第五十九章 汉武帝——刘彻(2/5)
不过,太皇太后窦猗房,崇尚黄老之学,阻挠儒学改革。御史大夫赵绾,请求刘彻不要再将政务汇报给太后,窦太后大怒,斥责他又是一个新垣平。于是,用自己搜集到的赵绾、王臧等非法牟利的罪证,要求刘彻将赵、王二人下狱治罪,二人皆死于狱中。窦婴、田蚡也被罢免,改以开国功臣后裔许昌、庄青翟为丞相、御史大夫,明堂等儒家礼制也被废弃。
馆陶大长公主自居拥立刘彻之功,对刘彻各种请求,令刘彻厌烦。刘彻按约定娶的馆陶大长公主之女陈皇后,起初获得独宠,但她不仅“骄妒”,而且长年无子,使刘彻对她有所疏远。
此时,王太后告诫刘彻说:“你刚即位,大臣还没有完全服从,就先搞明堂,惹恼了太皇太后,如今又忤逆大长公主,肯定会严重得罪她们,妇人容易取悦,你一定要十分慎重!”于是,刘彻不得不稍微尊重馆陶大长公主与陈皇后。
在此期间,刘彻韬光养晦,沉湎于微行和狩猎,同时亦进行了一些对外开拓的准备工作和初步活动,如派张骞出使西域、派严助征讨闽越等。
窦太后去世,刘彻得以完全掌权,借口许昌、庄青翟办理丧事不力,将二人罢免,起用舅舅田蚡为丞相,大司农韩安国为御史大夫。刘彻对田蚡几乎言听计从,以致田蚡专横跋扈,后经刘彻敲打才有所收敛,对于窦氏势力则日益疏远,借灌夫骂座之事,而处死了窦婴,不久田蚡亦死。
此后,刘彻起用功臣外戚以外的官吏,乃至出身微贱之人,如主父偃、公孙弘、张汤等,并拜公孙弘为丞相,封平津侯,打破了非列侯不得为丞相的惯例,开启了先拜相再封侯的先河;又提升御史大夫的地位,让御史大夫张汤取代丞相的作用,相权对皇权的牵制作用也大为缩小。
刘彻宠幸姐姐平阳公主家的歌女卫子夫,而陈皇后则嫉妒卫子夫,屡次加以迫害,刘彻以巫蛊为由废黜陈皇后,迁其于长门宫。
年近三十的刘彻,终于得到了第一个儿子刘据,遂于同年立刘据之母卫子夫为皇后,立刘据为皇太子。同时起用卫子夫之弟卫青、外甥霍去病来开疆拓土,新设大司马之职来安置这些军功外戚,卫青等深知刘彻对窦婴、田蚡以外戚身份操控朝政、招揽宾客之事恨之入骨,因此行事低调,以“和柔”取悦刘彻,避免触犯刘彻的皇权。
对于地方诸侯势力,一方面以推恩令,进一步缩小其权限与土地;另一方面平息了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的未遂叛乱,巩固了中央对诸侯王的控制。
因列侯不肯助兵攻南越,刘彻以献给朝廷的酎金成色不足为由,褫夺了106名列侯的爵位,从而敲打了消极应付中央的诸侯势力,开始频繁巡行郡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