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5章 基调(2/5)
人力资源总监说道:「是啊,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说实话,这种基层的程序员,国内有太多了,根本不愁量。我们只是觉得有些人明明很有能力,却选择了摆烂,觉得很痛惜。他们现在二十来岁,技术什么的都适应,有这个资本,以后怎么办?三十岁呢?四十岁呢?那就意味着一定会失业。」
周不器笑道:「外包员工,应该没有什么年龄的限制吧?」
外包员工通常没有35岁的焦虑。
反正都是做一些重复的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没有什么上升空间,就是干活而已。
大公司里存在的35岁焦虑,主要指的是正式员工。
因为正式员工的存在逻辑,最重要的是「潜力」。
如果一个员工到了35岁,还没能展现出能力,还在基层混,那他可以说就再也没有任何的潜力了。没有了潜力,自然也就没有了正式员工的定位逻辑。
要是不看潜力只看能力,很多外包员工的能力也很强。
为什么不用更便宜更灵活的外包,而用一个失去了潜力的正式员工?或者不干脆用一个应届大学生去替换?
最后遭遇的就一定是淘汰。
人力总监说:「理论上外包员工的确没有年龄的限制,可是这里有一个麻烦。一个三四十岁在职场工作了十几二十年的外包员工,愿意接受一个初入职场的年轻小伙领导吗?就算他们愿意,年轻小伙愿意领着一群大叔开展工作吗?他指挥得动吗?还有一点,就是技术的更新换代。我们这种科技行业,最大的淘汰因子其实不是HR的选择,而是技术的选择。」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