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三百四十章枪杆子里的“宝物”(3/5)
但也因此使得大宋的化学开始起步,格物院的匠人们专门进行化学研究和制备,被称为炼制学。
火棉的威力大这是格物院公认的事实,但制备难度高也是公认的事实,即便是交给兵工厂制造,也需要半年的时间准备。
火枪对子弹的消耗和弩箭不同,弹药一旦射出几乎没有回收利用的可能,唯一例外的是神卫军,他们必须回收弹壳进行重复使用。
至于永安军,他们的纸壳弹药在击发后只会留下灰烬,大宋的造纸术已经相当成熟一般打二十发才需要清理一次。
可以说现在大宋的一般火枪已经很成熟,这是赵祯投入了多年心血的情况,几乎每一款火枪他都要亲自试射,这么多年来,赵祯的火器司研制出了数十种火枪,但真正能够被赵祯所认可的只有区区几种。
他甚至亲自下旨规定了火枪的研究方向,只有三点要求,距离,精准度和射速,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了许多设计,比如气密性的栓动步枪设计,当然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是一种捷径。
赵祯在不断的促进大宋的军工发展,因为这是他改变华夏固有体制的一个简单粗暴办法,谁手中掌握了“枪杆子”谁就说的算,赵祯要让自己的政策延续下去,那就要保证大宋最强武装掌握在自己手中。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