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章 交通大建设(下)(2/5)
此机车是我们现在保存完好的、曾在“津沽铁路”上运行过的最古老机车,曾在国外展出过。该机车由英国制造,总重量为1320kg,也是世界上最小的蒸汽机车之一。
从这台蒸汽机车出现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大地上行驶着英、美、德、法、日、比、俄等国各种蒸汽机车,被人们戏称为“万国机车博览会”。
这是事实。据正史上1949年《铁道月刊》第188期记载:当时全国共有4069台蒸汽机车,其中有8个国家、30多家工厂生产的198种型号!
蒸汽机车是工业时代文化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关键工具。旧中国直到解放后才造出第一台蒸汽机车,不能说不是作为中国人的遗憾。
造成这一原因的主要因素还是军阀混战不休,有限的财政收都被各个地方实力派截取作为军费,然后又迎来了日军的两次侵华,后来又是内战,因此旧中国交通事业的落后也就成为必然。
天幸降下一代伟人张汉卿,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向。他利用1920年代这难得的和平时机,逐步让中国走向经济复苏或者叫大踏步追赶的状态。
在汽车、坦克、飞机、轻型军舰能够国产的同时,组织了一大批当时国内机械制造领域的顶尖人物,通过进口德国、捷克的机车,拆解、研究、试验,从1924年初至1927年末,利用4年的时间制造出中国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机车“龙”号,使中国填补了这一空白。
“龙”号成功的意义是巨大的:不单单它给中国的交通带来安装了中国“心”,还通过它的研制,极大地促进了重工业的配套发展钢铁锻造技术、焊接技术、组装能力、机械设计能力、精密加工以及非常重要的生产能力等。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