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六七章 割袍(上)(4/5)
对盐政改革一事,吴敬梓是支持改票法的。他的朋友程廷祚也是支持的。
两人早在金陵就讨论了许久,相谈甚欢,只是随后两人就选了一条各不相同的路。
两个人的年纪差不多大,年纪相仿,词赋风格相近,都好用古,尝以为被人诟病的“用典太多”的辛稼轩的词是真好词。
对一些事,两人的看法也颇相似。
今年都四十好几了,但在吴敬梓此番来之前,两个人却选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这件事的起因,还要从二十年前说起了。
十多年前,北儒古学派的颜习斋的高足李刚主来金陵,程廷祚方始看到了颜习斋的大作,对里面狂喷程朱理学、认为要复古、均田、搞分斋教育、搞实学体系、搞农学工学商学分斋选拔的做法,大呼“相见恨晚”。
甚至在公开场合,说了一些“骇人听闻”的话:古之害道,出于儒之外;今之害道,出于儒之中。颜氏起于燕、赵、当四海倡和翕然同气之日,乃能折衷至当,而有以斥其非,盖五百年间一人而已。故尝谓:为颜氏其势难于孟子,其功倍于孟子。
这里面的典故,说的是孟子的地位之所以这么高,是因为当时孟子面临的情况很难啊。面临着如墨翟、杨朱这样的大手子的弟子围攻,怼的天下之学,不出于墨、便归于杨,儒学已非当世之显学。
而过去的天下大害,是不用儒学;现在的天下大害,是有些人打着儒学的旗号搞私货。
是以,颜习斋面临的环境,比孟子还难啊,异教总比异端好对付。
是以,颜习斋的功劳,几倍于孟子啊。
这话,就说的有点……有点骇人听闻了。这在此时,简直狂人狂语,再怎么样也不可能和亚圣比肩。
从见到颜李之学后,程廷祚去彻底放弃了之前的学问,开始研读颜元、黄宗羲、顾炎武等人的书,并且开始实践自己的实学之旅。
将颜李之学在江南立住了脚跟,并且还弥补了颜李之学的一个重要问题——颜李之学,是“明鬼”的,加上颜李之学的一些注重实学的思想,配上这个“明鬼”,直接被人抓住了最大的弱点:这是墨,不是儒。这不是异端,这是异教。
他补足了颜李之学的世界观宇宙观,时日一久,已然是江南颜李学派的扛鼎之人。但实际上,他自己崇尚一套“广其爱,非独爱其亲”的理论,但他坚决不管这个叫兼爱,而是叫泛爱。
吴敬梓对宋明理学也是批判的,应该说,二十年前的那件事,并没有让两人走到今天这种分歧的路上,应该还是同路人。
这件事之外,程廷祚在大顺最有名望的一件事,源于他写的一首诗。
一首在刘钰还没有抓到白令、建设海军之前写的一首诗。
其诗名为《忧西夷篇》
残忍如火器,讨论穷无隙。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