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战斗在魔法世界

第309章 秘密消息(4/5)

目录

对待异族,

孔子固然不认同,但他想的不是消灭征服奴役,而是教化,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用夏变夷就是这样的意思。

这种基于文化认同的华夷之辨,好处是包容、开放,传播能力强,这也是华夏文明能有这么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力的重要原因。

但是这种认同方式也是比较容易流于表面,被利用被忽悠,强盛时期某些小国朝贡骗点钱也就罢了,还容易养虎为患,而到了异族入主中原的时候,只要祭拜孔圣,开科取士,就足以获得很多士人的认同,今日能用士,而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最不济也能给这些人一个遮羞布。

很多人喜欢说异族政权总是被汉族同化,这固然不是纯粹无中生有的意淫,但依然带着一股阿q的味道。同样,儒家门生可以对自己说,我是去用夏变夷的,换成现在的话就是,我是去同化他们的。

与其说这个理论有漏洞,不如说孔孟提华夷之辨,本来就不是为了民族认同,而是为了强调礼仪文化。就像父母对孩子说不好好学习就只能去当乞丐,不是在灌输贫富有别阶级意识,而是为了激励学习。

这恐怕也和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都未免有点夸张,大概他们也没想到华夏文明会落到那样的地步吧。

内圣外王的意思不用多解释,道统治统,前面有答案也提到了,后者是一家一姓之天下,而前者是儒家的传承。

内圣外王,当然应该是先内圣后外王,而道统与治统,也应该是前者决定后者。这里的认同标准其实与华夷之辨类似,都是基于文化、道德而非血统、家世,应该说在古代是比较先进的。

但是这毕竟只是理想。

儒家大力美化、推崇尧舜三代,并认为它们是道统兼治统的时代,而三代以下,道统一直是与治统相分离的。

但是事实上儒家从来没有真正的决定过治统的归属。同样,儒家的圣人没有跑去当皇帝不要紧,问题是他们也从未拥有过足够的力量去施行王道。反而是道统经常向治统屈服,内圣为“外王”所不容。

但是,有漏洞和不正确是两码事,辩不过也不能证明是错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这种较量本身就是极为不公平的。

而功利的思想,其实也早就占据了统治者的脑海里。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我成了偏执权臣的白月光 万古邪帝 男子汉的游戏 美漫里的死神 男星的契约保镖 陆少的千金贵妻蓝欣陆浩成 逍遥兵王洛天 穿越之大宋小地主 萌宝出动:妈咪不好惹 混沌灭世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