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鼎镇九州!(2/5)
商均终于知道大禹是什么目的了,但这又有什么用?
该发生的依然会发生~
看着下方一个个眼神冷漠的大臣商均沉默不语,双方陷入无声的对峙当中。
宫门紧闭,外面的人也不知道大殿里面发生了什么,只知道宫门关闭一天一夜之后才再次打开,与此同时,还有一则消息传遍整个人族
——商均禅位了!
商均自认德行不足,不足以当此大位,遂将共主之位决定禅让于人族大贤禹!
此事一出,群臣皆欢,百姓皆乐,大禹当政乃是众望所归。
商均听着宫外的欢呼声却觉得分外刺耳,他最终还是妥协了~
遥望阳城之地,他似乎隐约看见大禹深邃的眸子,那位什么都没做,就将他生生的挤下帝座,不仅如此,还落得一个好名声,当真可怕!
七日后,于帝都举办禅位大典,祭告火云洞的历代人皇,在各方的见证之下,将共主之位让与大禹。
大禹即位人皇之后,并没有呆在帝都,而是另立安邑为都城,国号夏,姓姒氏,史称夏禹!
夏禹继位之后,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改定历日为夏历,以建寅之月为正月。
与此同时,中原各部落已逐步形成以夏族为中心的领导集团,夏禹在这个集团中的地位已初具王权性质。
得益于当年治水之功,禹得以走遍天下,所以他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都了如指掌。
禹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个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
规定礼仪,将天子帝畿以外五千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千里叫侯服,再外五千里叫绥服,再外五千里叫要服,最外五千里叫荒服绥三服!
以此来划分需要进贡的物品以及需要承担的劳务。
要服,不纳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
荒服,则根据其习俗进行管理,不强制推行中朝政教。
大禹成就人族共主之后,并没有就此满足,反而励精图治,壮大人族的实力。
为了巩固夏王朝的统治,大禹恩威并施,加强教化。
西边有扈氏嚣张跋扈,好战而不愿服夏。
大禹采取一边用兵征服,一边用德政教化的策略,收到良好效果,使有扈氏终于臣服于夏。
东南地区古称“九夷”,即九个较大的部落。
禹为加强对其统治,几次出巡该地区,传播中原文化和礼教,受到当地百姓尊敬和礼遇。
他沿途向当地人询问习俗,鼓励农耕,告其农时,播种五谷,教育部族酋长们讲礼仪,知法度,不以强凌弱,和睦共处。
同时又宣布,若有不听教化者,要以兵征讨,决不客气。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