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天下第一科研大会(2/5)
我充分认可相关项目人员,在两项突破上的成就与功绩。
但是就理论基础来说,艾德温理论、水仙十字院生物技术、枫丹机械技术,这三项,全部是之前的枫丹人,以应对大洪山为目的,为了存亡救国而提出的。
曾经的枫丹科学院,激进派横行,为了实验炸飞城市,现在呢,激进派这个词几乎成为了历史。
莱莲,这两年来,科学院提报上来的带有新理论、新技术的项目有多少个?”
莱莲是科学家,对各项数据记得滚瓜烂熟:“大概20个,审批通过的4个。”
“相当于平均一年全国10个项目申请,真正开始研发的只有2个。
这两年来,海上贸易带来的利润可不少,应该不存在研究经费不增反降的情况吧,那为何物质更加丰裕之后,反而没有创新心思了呢。
我刚刚在须弥,发起了一个谁还有梦想,这个项目我投了的理论向实践成果转化政策,须弥教令院8个学院,申请了超过1000个项目,其中创新性的有600个,最终通过审批的超过一半。
我一直认为,须弥教令院,重视学者培养和理论研究,枫丹科学院,强于研发实验与实践落地,是大陆上科研做得最好的三个国家之二。
现在看来,劫后余生,失去生存压力的枫丹科学院,已经有两年多在原地踏步了。
两年时间,对一个国家来说,很短暂,不算致命,但问题是,没有远忧,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风气正在蔓延。
问题不是少发展了两年,而是人们丝毫没有意识到,这种状态是有问题的。
枫丹科学界,乃至整个国际的舆论氛围,都沉寂在枫丹机械水平最高、能源研究突破的盲目乐观中。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