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新的百官之首(2/5)
当年那个为他抗辩满朝、彻夜草拟礼议的忠臣,如今也两鬓斑白了。
他缓步回到案前,重新拾起奏疏。
“伏惟陛下圣明烛照,知臣犬马齿衰,目昏手颤,每于阁议至夜分,辄心悸不能自已。”
“臣老矣,难堪首辅之任,伏乞陛下怜臣残年,准臣归返故里,以全骸骨……”
奏疏上的字迹工整端庄,却透着一股暮气。
张璁身体不好,早不是什么秘密。
更关键的是,继桂萼病重归乡后,大礼议集团里的中坚人物,方献夫也有致仕归乡之心。
方献夫一来年纪也大了,二者他的性情本就是比较温和的,最初上书支持嘉靖尊亲父时,都是战战兢兢,险些撤回。
后来的上位,也因为张璁桂萼霍韬几人性情太刚,四处树敌,需要一个可以缓和各方关系的人。
方献夫和稀泥的本事一流,正好可以处于中间调和矛盾。
但自从度田清丈和一条鞭法接连失败,张璁对于整顿吏治上寸步不让,得罪的官僚越来越多,再有严嵩入内阁,很快成为次辅,麾下又团结了以兵部尚书毛伯温为首的一众朝臣,分庭抗礼。
方献夫也心力交疲,再看到桂萼劳累致死的下场,已是萌生退意。
他这一退,张璁愈发独木难支。
历史上的张璁,多次上书请求归乡养老,嘉靖都不允许,反倒为之亲制药饵。
因为新政还需要张璁主持,能在统治阶层内部铁与血的斗争中岿然不动的,只有张璁具备这个威望和能力。
可张璁实在是老迈了,有一日在朝房值班时,甚至昏晕过去,不省人事一天多,眼见病情如此严重,嘉靖这才允许其回家调养。
现在张璁的病没有严重到那个地步,朱厚熜同样舍不得对方离开。
但至少在嘉靖朝革新的事业里面,张璁不再是唯一的人选。
所以就连奏疏的最后,都有一番话:
“然新政未竟,如逆水行舟,臣观吏部尚书严嵩,器识宏远,谋国至诚,于新政诸法,皆能斟酌损益,务求实效。”
“若陛下任之首揆——”
“一则以清流之望平息朝争;”
“二则以务实之策延续革新;”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