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六甲神兵(2/5)
“四、五万兵马应该有的,具体不详。”张叔夜将赵桓等人的脸上均是露出了失望之色,于是微微一笑道:“陛下可不能小瞧李翰韧的这四、五万兵马,当年李三坚李翰韧仅以数千残军,便横行夏境内,纵横数千里,夏却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其后李翰韧率部平宋江、征方腊,其部锐不可当,陛下,李翰韧所部皆精锐之师也!”
“精锐之师?我大宋精锐之师还少了吗?还不是次次落败?空耗粮饷不说,还损兵折将的,伤了我军锐气。”赵桓尚在考虑之中,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何栗开口说道:“陛下若出城前往宿州,必被金军铁骑追击,我军再快,又怎快得过金军铁骑?陛下势必危矣,就算陛下能够安然抵达宿州,若是李三坚所部再被金军击败,陛下又当何去何从?况且陛下离去,城中数十万百姓又当如何?难道要让他们落在金人之手吗?”
何栗,字文缜,仙井监人氏,政和年间状元及第,历官秘书省校书郎、御史中丞、泰州知府、尚书右丞、中书侍郎等职。
靖康元年十一月,主张割地纳币求和的少宰唐恪跟随赵桓巡城之时,差点被乱民打死,之后唐恪卧家求去,被御史弹劾后,被赵桓免职,何栗才被拜为大宋少宰。
赵桓自继位以来,大宋太宰、少宰、开封府尹等等如走马灯似的,是换了一波又一波。
何栗是主战的,坚决反对割地纳币求和,为人倒也算是正直,但嫉妒心却有些重。
若是赵桓前往宿州与李三坚汇合,那么朝廷宰相之位,也许又要换人了。
何栗为政和年间的状元郎,而李三坚却是绍圣四年的状元及第,资历、名声要远甚于何栗的。
此刻何栗受命于危难之中,若是能够击败或迫使金军撤军,那么就为朝廷立下了大功,必将会是声名远扬,宰相之位也就固若金汤了。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么何相国又有何计退敌?又有何计脱困?”张叔夜闻言怒道。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