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火神派(1/5)
发现牟老郎中重用附子,顾沐云心里瞬间思绪翻涌。
附子,重用附子!难道这是火神派?
在学院系统学中医,自然要对中医历史进行详细了解,而且在外面也跟民间医生学过,更清楚中医内部复杂。
中医历史悠久,派系林立,什么经方、局方派,河间派等等非常复杂。
现代根据治法,把这些门派分为八派,也得到大多数人认可。
一是伤寒派,两千年前河南和湖北比现在冷得多,疾病以寒为主。
活跃在此地的张仲景以温药治疗了当时很多寒性疾病,提出“用药当以温药和之”的重要理论,着作为《伤寒杂病论》,(古名为《金匮玉函经》),后世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第二是脾胃派,也称为补土派,祖师李东垣以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万病皆因脾虚。
第三为滋阴派,祖师朱丹溪以为“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确立“滋阴降火”的治疗法则。
第四派为寒凉派,祖师刘完素根据《内经》理论,重视针灸,擅长使用穴位,形成以清热泻火为基础的针灸学术。
第五派为张景岳主导的温补派,他的理念是“阴常不足、阳本无余”,认为人的阳气很宝贵,不能轻易用寒凉药损伤真阳,以温补为主,极力推崇八味丸,也就是金匮肾气丸。
第六派是温病派,以叶天士为代表,着有《温病条辨》,《瘟疫论》用药多为寒凉清灵为特点,比如菊花、桑叶、金银花连翘薄荷等,少用麻黄、附子、大黄等猛药。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