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6章 电子厂早没了!(3/5)
继续纠缠于“谁是谁非”的扯皮,只会再次陷入无休止的争吵,正中对方下怀。
陈阳太了解这种套路了——一旦陷入身份真假的辩论,就会变成各说各话的口水战,最终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反而会消耗掉所有人的耐心和理智。而这,恰恰是那些搅局者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他需要把话题引向更深处,引向所有人最终都无法回避、也最为恐惧的——切身利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就在人群因为“亲戚”问题而窃窃私语、注意力稍显分散的当口,陈阳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时机。
陈阳向前迈了一步,这一步,经过了深思熟虑。他需要重新确立自己的位置——不再是人群中的一员,而是一个能够站在更高角度分析问题的人。这种位置的转换,需要通过身体语言来传达。
这一步,不再是刚才那种融入人群的姿态,而是带着一种清晰的界限感,重新划定了楚河汉界。
陈阳有意识地让自己从“我们”变成了“我”,从参与者变成了观察者和分析者。这种转换,不仅改变了他与人群的关系,也改变了整个现场的权力结构。现在,他不再是被动的倾听者,而是主动的引导者。
“好,替亲戚来的,也算一份心。”这句话,陈阳说得很轻松,仿佛真的不再追究那几个人的身份问题。
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地压过了现场的嘈杂,带着一种冷静到近乎冷酷的剖析意味。陈阳有意控制着自己的音调和语速。太大声会显得咄咄逼人,太小声又会被忽视。他选择了一种穿透性很强的中等音量,配合着沉稳的语调,营造出一种专业、理性的氛围。
但这种“放过”,实际上是一种更高级的战术。他用这种看似宽容的态度,让所有人放下了戒备,以为他要转向别的话题了。
他先轻轻放过,不再纠缠,这种做法让那几个“热心亲属”稍微松了一口气,也让下岗工人们觉得他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但陈阳心中清楚,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他在蓄积力量,准备发出真正的致命一击。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