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阎姬(五)盖棺定论(2/5)
汉顺帝下令,把阎姬迁到离宫居住。那离宫,远离繁华的宫廷核心,清冷孤寂。阎姬在前往离宫的路上,或许会回想起曾经的荣华富贵和滔天权势,然而此刻,却只剩下满心的悔恨与凄凉。
不仅如此,对于阎姬的家属,汉顺帝也做出了严厉的处置。他们被无情地流放到比景县(今越南中部)。那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路途艰辛,充满了未知的危险与苦难。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饱经风霜。曾经养尊处优的生活,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漂泊和困苦。
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汉顺帝整顿朝纲的决心,也向世人宣告了正义的胜利。它为当时的社会带来了短暂的稳定与安宁,也为后续的政治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面对阎姬的处理上,汉顺帝也陷入了深思。最早,在那风云诡谲的宫廷之中,汉顺帝刘保竟惨遭废黜太子之位,这一重大变故的背后,阎姬赫然参与其中。要知道,太子之位的废立,向来关系着王朝的未来走向,其中牵涉的利益纠葛,错综复杂。
议郎陈禅在此时挺身而出,他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阎太后与皇帝既无母子恩情,应该将太后迁到另外的馆舍,不再朝见。”
陈禅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当时局势的深刻洞察。他深知阎太后的所作所为,已经严重违背了伦理纲常和皇家的尊严。
当这一观点被提出后,参与议论此事的群臣,纷纷表示赞同。他们或是基于对正义的坚守,或是出于对王朝稳定的考量。
有的大臣,回想起阎太后的种种恶行,义愤填膺。有的则从国家的长远发展出发,认为此举势在必行。一时间,朝堂之上群情激昂,众人的声音,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共同推动着这一决策的形成。
司徒李合的门客周举,神色凝重地对李合说道:“大人,您且听我一言。从前,那久远的岁月中,瞽瞍曾多次心怀恶意,想要谋杀自己的儿子虞舜,然而舜却始终对父亲更为孝顺,其德行令人赞叹。
还有郑庄公,他的母亲武姜,竟妄图谋杀庄公,庄公悲愤交加,发誓:不到黄泉之下,不再相见。再者,秦始皇怨恨母亲淫乱失行,以致久不见面。这些帝王与亲人之间的纠葛,充满了痛苦与矛盾。
但是后来,他们分别被颍考叔、茅蕉的劝谏所感动,最终重修孝道。史书中对这些事迹,都怀着钦佩之情,予以十分称道。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