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卖药(4/5)
“以后那个阿婆再来讨饭,我们就把她请进来吃饭,以前是没条件,现在不一样了,我们能做主。用不着你像以前一样偷偷摸摸的把自己的口粮给她。”宋二嫂边吃边说。
三娘忙应是,心里却发虚,想着要是那个老婆婆到时候来了穿帮了可怎么办。
“你说我们把这些拿到镇上卖怎么样?”宋二嫂娘家里也在宋家村,她家里是开米铺的。
说是米铺,其实也是自家挂个招牌,除了卖卖自家的稻谷,还到处去其他村收稻谷,然后加工成大米,卖给粮店,赚赚差价。
她家还打了个大石磨,有人来用石磨,就收钱,没钱就收一点粮食抵扣使用石磨的钱,耳濡目染之下宋二嫂稍微有点经商的观念。
“我果然是娘的女儿,我已经和爹说了拿这个卖钱,我们有那么多的木薯,都不用花钱。”三娘得瑟起来。
“木薯不用花钱,那买糖呢?你看你搓丸子还要买糯米粉,买牛乳你牛三叔那里不得给钱,
现在家里只得分家那点钱,要是花完就没辙了”
宋二嫂看三娘尾巴翘了起来,就赶紧要把它按下去。
“慌什么?这不还有我嘛,要我这个爹爹做什么的,
要是卖不出去,我就出去找活干,这批木薯芋头也够我们熬过这年。”宋老二豪气万丈。
这边一家人有商有量的计划了起来,木薯粉有了,还要糖,糯米粉看起来也不多够了,也得买,宋老二计划着第二天就去镇上买。
第二天,
独脚金已经晒好了,三娘把独脚金分成等份的一小捆一小捆然后交给宋老二去药店卖,还不忘嘱咐他,
“爹,你多走几家药铺,看看哪家价格高就卖给哪家。”宋老二应下了就背着竹篓出了门。
从宋家村到镇上走官道大概一个小时,乘牛车就半个小时,还可以绕路爬一座山,也是半个小时,就是路难走。
宋老二背篓里的独脚金晒干了也不到十斤的样子,轻得很,他爬了半个小时山来到了镇上。
镇上一共有两家大药铺,两家小药房,最大的同仁堂已经有六十多年历史了,由创始人何同仁的儿子何有光子承父业。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