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洪洞大槐树(2/5)
人民无法生活下去,只有揭竿而起,反抗元帝国的残暴统治,仅至正元年,山东、河北、湖广等地就以生了百余次人民反元起义,以后人民起义更加频繁,力量也越来越大,至正八年方国珍在台州起义,至正十一年刘福通在颖州起义,号称红巾军,徐寿辉在蕲州起义。
至正十二年郭子兴、太祖在濠州起义,第二年张士诚也在江苏泰州起义,其后十余年,特别是刘福通的红巾军与军决战于两淮、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广大农民纷纷响应,元军出其精兵锐将与农民军决战,攻城掠地,掳掠杀人,干尽了残暴之事。
当元末中原地区荒疫兵乱之时,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中原地区的兵乱及各种灾疫很少波及山西,山西大部地区也没有发生大的天灾,风调雨连丰收,同邻省相比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丁兴盛。
靖难之役,加剧了中原地区荒凉局势,民非杀即逃,这也是当今皇上不得不在一次进行移民的重要原因。
老百姓为了躲避战乱,在此地远离元军的残害背井离乡,纷纷来到山西,聚集在这个大槐树底下,安家定居,前往各地,大槐树,因其在洪洞,又称洪洞大槐树,是百姓心目中的老家,起源于元末,太祖时期由于显着。
大明洪武年间,出现了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迁徙,为了巩固明朝统治的经济基础,太祖实行移民屯田,奖励垦荒的民屯、军屯、商屯之制,这对恢复生产、增加人口、发展经济、开发边疆、文化交流等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这场大明洪洞大槐树移民迁徙长达四十年之久,涉及一千二百三十个姓氏,由这里迁往全国各地,直到永乐十五年才结束。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