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大唐少年说(1/5)
李讲面对二十万百姓,开始演讲。
一开始的时候,许多人都是一头雾水的样子,因为李讲吟诵的,既不是诗,也不是词。
而且就算是文章,这种文章的形式也有些陌生,与众人印象中认识的文章存在些许的差别。
里面既没有令人朗朗上口的韵律,也没有人让人耳目一新的辞藻。
简单的来说,许多句子,有些太直白了,口水话严重。
一些人甚至怀疑,这到底是不是李讲准备的稿子?
这种连鸣县都很难做到的文章,怎么会搬到祈福大典这样的大事上使用?
有的人转头,将目光放在文相的身上,忽然一怔。
因为,他们发现,这位圣人竟然蹙眉,听得津津有味,显然沉浸其中。
“难道另有玄机?”
人们也不眼神交流了,而是专心致志的听了起来。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
人们露出沉思之色,不少人微微颔首,眼前一亮。
在这一段话中,李讲将国家与人的“老年”、“少年”两种状态巧妙的联系在了一起。
这一手笔,看似简单,实则相当不易,非常考验作者的功底。
笔力稍一浅薄,用词稍一不当,就很容易叫人出戏,从而弃如糟粕。
从这一点来看,李讲完成得非常完美,让人情不自禁地赞叹。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