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宁可迟进,不失寸土(3/5)
高锡苦等两年,穷的家徒四壁,终于耗不下去了,投书宰相范质,范质念其前朝旧臣,奏用为著作佐郎。
兜兜转转,回到翰林院翻故纸堆,高锡虽心有不甘,却也只能老实雌服。
好在有贵人,这位贵人姓陶名谷,官拜礼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这官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宋初,还是沿承周制,六部尚书有名无实,只用于加官,但陶谷很不满意,几次向宋九重有所抱怨。
这陶谷何来的胆子,敢向皇帝发牢骚?
因为禅让的诏书就是他写的,黄袍加身的宋九重诸事皆想到了,唯独没有想到禅让的流程,陶谷文不加点,一挥而就,然后在宋九重最急需的时候,轻巧巧的从袖子中掏了出来。
然后,就加官了,结果傻眼了,前周时,他是吏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到了大宋朝,还是一个卖弄笔墨的翰林承旨。
几次三番的抱怨后,宋九重烦了,说:“翰林学士,起草诏书,不过参照前人旧本,添换几个字句,依样画葫芦而已,卿有何贡献。”
陶谷听闻后,题诗自嘲道:“官职须由生处有,文章不管用时无。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
他其实还有首词更有名,词名春光好,却是前周时,他曾出使南唐,道貌岸然的样子惹恼了韩熙载,韩熙载说看我把他的脸皮扒下来。
他让歌妓秦弱兰扮作驿卒之女,旧衣竹钗,洒扫庭院,不过两日,便勾引诱陶谷上了床。好事毕,陶谷赠送情词一首,词云:“好因缘,恶因缘,奈何天,只得邮亭一夜眠,别神仙。琵琶拨尽相思调,知音少。待得鸾胶续断弦,是何年?”
次日国宴,韩熙载让秦弱兰且歌且舞,把这春光好唱的柔情百转,陶谷丢人大发,只好以酒淋身装醉,郭荣为此气的将其罢官去职,后来实在找不到文采好的,又将他起复。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