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风水宗师——杨筠松(1/5)
置
杨筠松,名益,字筠松,号救贫,别号玄赤,唐代窦州人,为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为唐朝着名地理风水学家。着《疑龙经》、《撼龙经》、《立锥赋》、《黑囊经》、《三十六龙》、《青囊奥语》、《一粒粟》、《都天宝照经》、《天元乌兔经》、《葬法倒杖》、《天玉经·内传》、《天玉经·外编》等书。因为其用地理风水术行于世,使贫者致富,所以世人称其为“救贫”先生,后人由此也称其为“杨救贫”。
黄巢破京城,筠松离京出走,先入昆仑山,后到虔州,以地理术行于世,民间称救贫先生。留虔州期间,在崇贤里黄禅寺遇曾文辿,邂逅于方丈之内,曾文辿被其非凡的风水学识所倾倒,遂拜筠松为师,朝夕跟随,竭尽弟子之礼。后随师云游山川,寻龙捉脉,得杨筠松悉心指点,观龙以势,察穴以形,峦头砂水,体用兼妙,曾文辿遂渐通堪舆之道,成为杨筠松第一个高徒。
杨筠松口授其徒曾文辿操笔着述,又着新水经,杨筠松抛弃方位本身既有吉凶的信条,因地制宜,因形选择,观察来龙去脉,追求优美意境,特别看重分析地表、地势、地物、地气、土壤及方向,尽可能使宅基位于山灵水秀之处,逐渐演化发展,形成风水“形法理论”,“峦头之法”。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