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担任宰辅——李吉甫(1/5)
李吉甫,字弘宪,赵郡赞皇人,唐朝时期政治家、地理学家,御史大夫李栖筠之子,宰相李德裕父亲。出身于赵郡李氏西祖,早年以门荫入仕,补左司御率府仓曹参军,迁太常博士,转户部屯田员外郎,治理明州、忠州、柳州、饶州,入为吏部考功郎中,迁中书舍人。两次拜相,期间一度担任淮南节度使,封为赵国公,策划平定西川和镇海二个藩镇,削弱藩镇割据,裁汰冗官、巩固边防,辅佐唐宪宗开创“元和中兴”。去世时享年五十七岁,追赠司空,谥号忠懿。
李吉甫,年轻时勤奋好学,善写文章,以门荫补任左司御率府仓曹参军,二十七岁便担任太常博士。他学识渊博,尤精国朝典故,历任屯田员外郎、驾部员外郎,受到宰相李泌、窦参的器重。李吉甫被外放为明州长史,后起复为忠州刺史,历任柳州刺史、饶州刺史。
唐宪宗继位,征召李吉甫回朝,授为考功郎中、知制诰,他返回朝廷后,又被召入翰林院,担任翰林学士,并改任中书舍人,获赐紫衣。
西川节度副使刘辟叛乱,朝臣都认为蜀地险要,易守难攻,不主张出兵讨伐,宰相杜黄裳却极力主战,还推荐神策军使高崇文为伐蜀主帅,李吉甫也赞同出兵。唐宪宗便命高崇文与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入川平叛,高崇文久攻不破鹿头关,李吉甫奏道:“汉晋南朝五次伐蜀,四次都是沿江而上。江淮地区的宣州、洪州、蕲州、鄂州,强弓劲弩,号称天下精兵。陛下可让江淮军直捣三峡腹心,叛军必会分散兵力,前去救援,而且高崇文担心江淮军率先建功,也会增强斗志。”西川平定后,李吉甫又建议让高崇文、严砺分别节度西川、东川,使两川相互制衡。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