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蒙冤赐死——刘晏(4/5)
李灵耀反叛,河南道节度使有的不遵守法纪,擅自征收赋税,交赋税的州县更少了。刘晏常常用盈余补足短缺,即使百姓不增加赋税,国家收入仍然很多。从第五琦开始专卖食盐帮助发展军队,刘晏接替第五琦,财政制度更加周密,管理没有漏洞。刚开始,每年收入六十万贯钱,到最后的财政收入是刚开始的十倍,总计国家收入一千二百万贯钱,盐业的收入占了其中大半,人民没有怨言。京城盐价暴涨,刘晏下令调三万斛补充关中,从扬州出发仅用四十天就到了京城,人们认为刘晏一定有神通。由于湖泊山区这样荒凉陡峭的地方,出产的货物价格低廉,利润少的抵不过向外运输的费用,于是刘晏将这些货物都储存在淮河、楚地一带,用来交易铜和柴,这样每年就能铸钱十多万贯。
唐德宗李适即位,有进谏的言官多次请求撤销转运使,刘晏以坚决辞去转运使的职务对言官和德宗做出回应,德宗不答应,刘晏加封为关内、河东、三川的转运、盐铁使和各道青苗使。
当初,杨炎任吏部侍郎,刘晏任吏部尚书,双方互不买账,刘晏审讯元载案件,杨炎被牵连贬官。到杨炎掌权,想为元载报仇,德宗做太子时,代宗宠爱独孤妃,因此宠爱独孤氏的儿子韩王李迥。宦官刘清潭和代宗亲信请求立独孤妃为皇后,并说韩王李迥多次有吉兆,想废黜太子李适。当时,有流言说刘晏参与了这件事的谋划,杨炎掌权后,杨炎拜见德宗流着眼泪说:“靠祖宗有灵,先皇和皇帝没有被奸臣离间,如果不是这样,刘晏、黎干危害国家的阴谋就得逞了。现在虽然黎干被治罪,但刘晏还在任,我担任宰相,却不能惩罚他的罪行,罪该万死。”崔佑甫说:“皇上已大赦天下,不应听信谗言,判人有罪。”朱泚、崔宁也极力帮刘晏说话,崔宁说得太重。导致杨炎发怒,把崔宁贬出京城,罢免了刘晏的使职。诏令全国钱谷都要交给金部、仓部管理,免除了刘晏转运、租庸、青苗、盐铁等使职。刘晏又因呈交账簿和实物不合,被贬为忠州刺史,由宦官押送。
杨炎一心要罗织他的罪状,知道庾准和刘晏有旧仇,就提升他任荆南节度使。庾准就奏报刘晏给朱泚写信,有很多不满的话,又选练军队,擅自拿走公物,威胁传诏使者,想反叛。杨炎作证使罪状成立了,德宗下诏命令宦官处死刘晏,享年六十五岁。死后十几天,处死刘晏的诏书一经发布,宣布了刘晏的罪状,刘晏家的亲属被发配到岭南,朝中受牵连的有几十人,全国都认为冤枉。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