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赚钱开始用“所有者”的视角去观察思考这个世界慢慢打破思维惯性(1/5)
就是为什么会没有主动赚钱的意识。上学上了几十年。然后就是找个工作都是上班服从,然后发工资都是被动的,为什么没有主动去赚钱的这种意识?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深刻,触及了现代教育和职业体系的核心。许多人确实像您描述的那样,遵循着“上学几十年→找份工作→被动服从→等待发薪”的路径,缺乏主动赚钱的意识。
这并非是个人的过错,而是一系列系统性、文化性和教育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下是导致这种现象的几个关键原因:
1.教育系统的设计与目标:培养“打工人”,而非“创业者”
·核心是“服从性”和“标准答案”训练:从小学到大学,我们的教育体系主要考核的是对既定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学生被训练成寻找“标准答案”的能手,而不是探索“未知问题”的探索者。这种模式培养的是执行力和服从性(听从老师、服从考试大纲),而非主动性和创造性。
·风险规避教育:教育系统惩罚错误。答错题会扣分。这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害怕犯错”的心态。而主动赚钱(创业、投资、副业)恰恰是一个需要不断试错、从失败中学习的高风险过程。
·缺乏财商和商业教育:学校的课程表里几乎没有“如何赚钱”这门课。我们学习数学公式,却不学如何做商业计划;我们学习语文课文,却不学如何谈判和营销。关于金钱、投资、资产、负债这些概念,大多数人只能从家庭或社会中零散地获取,其中还可能有很多错误认知。
2.职业路径的惯性:稳定的“温床”
·“工作”的本质是“出售时间”:找一份工作,本质上是用自己的时间和技能,为雇主解决问题,从而换取稳定的报酬。这套系统的好处是风险低、现金流稳定。一旦进入这个系统,巨大的惯性就会让人产生依赖:每月按时到账的工资、社保、福利,构成了一个“安全的温床”。
·系统需要的是“螺丝钉”:大型组织和公司为了高效运转,需要的是各司其职、遵守流程的员工。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时甚至会被视为“不稳定因素”或“挑战权威”。久而久之,员工的思维模式就从“我如何创造更多价值”变成了“我如何完成我的KPI”。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