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桃月呦呦(3/5)
所以彭忆慈要阻止萧炀,她的打算,是得等到这次事情过去,再去问责纪琳,杀纪琳。
作为一名老师,不管从感性还是理性,彭忆慈的做法都符合她的人设。
这么好一个老师,怎么还会有读者去骂她……我是真的没搞懂。
我还记得有个读者喷我,说我让彭忆慈背负害死学生的骂名。
我背负你大爷!
陆行简死了,算在彭忆慈头上是吧?
那他妈那些奋战而死的老师,他们的命算在学生头上吗?
去你丫的吧!
谁害死的学生?是咎害死的!不恨咎去恨彭忆慈?
又激动了……不好意思……实在是想想就气,那些评论都在呢,看得我真心塞……有时真想给删了……说我为了刀而刀,我还说你为了黑而黑呢。
还有读者问,纪琳这样的学生怎么能被选进学校。
哪一所211和985,没有毕业不了的学生呢?没有违法乱纪的学生呢?
纪琳在除了爱情和卿伊瑟以外的其它事上,表现的并没有任何问题,甚至可以协调处理好跟很多普通朋友的关系,这点书里也有写,就是和鹿城分手之后那里。
每个学生都会有点毛病,有缺点,这才是正常的招生常态。
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学生提升自己,克服缺点,修身明性,不能因为学生有点毛病就全不要了,那白鹿学院就只招柳伯清一个人就可以了。
结果呢,柳伯清断臂了。
这也是我安排的,很多读者说萧炀这主角不讨喜,手贱,爱藏又爱现。
我怎么会不知道手贱不讨喜?我就是故意的呀。
我在设定这个角色的时候,就做好了放弃这部分无法接受手贱缺点的读者的准备。
我的认知里,没有哪一个角色应该是完美无瑕的,所以完美的学生柳伯清,断臂了,完美的老师孟修贤,死了。
每个人都应该要有缺点,才能鲜活,才能有成长。
那种从头到尾都没有过人物个性成长的主角,说真的我写不来。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毕竟是我的书嘛,说句不好听的,还不是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马伯庸有个采访说,文学分为两种,一种“我”文学,一种“他”文学。
我的理解,前者,是作者想写什么,想表达什么,就写什么,寻找有共鸣的知音,首先取悦的是自己。
后者,是读者想看什么,作者就写什么,目标是为了取悦读者。
这两者没有对错,从某些方面来说,都是合情合理的。
只是我可以百分之白的肯定,我是前者。
最后说孟修贤,这个角色呀……唉……
有读者说他像齐静春,有人说他像轩辕敬城。
我没看过剑来,没看完雪中。
但是我想说,他怎么会像别人呢……他是我的孟修贤啊……
这是我至今为止塑造过最喜欢的人物。
没有之一。
能把癸卯事变这段情节写完,我竟然萌生了一个让我自己都吃惊的想法。
不能说死而无憾,是真的……我够了,我满足了。
能写出孟修贤,能把我计划中关于他的所有剧情完整写出来,我觉得我的创作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哪怕让我就此封笔,我都可以了……
当时我写完第三卷最后一句话,是真的心里有这种想法。
哪怕我这本书一毛钱都赚不到了,只要能让我写完癸卯事变,把孟修贤塑造完整,我都愿意。
当然,完全有可能是我自我感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但那又怎么样呢?我要取悦的一直都是我自己啊。
我可以把孟修贤不写死啊,就写他归源了,还活着。
很容易,逻辑也通,好像大家皆大欢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可在我的心里,或者说在我的剧本里,孟修贤以这样的方式去世,才是我最想要的剧情,才是我一直以来的期待。
先做噩梦惊醒,让读者笃定以为是现实,实际不是,只是一个……不能再叫梦了,只是一个似真似假的幻想。
在这个读者认为是现实的幻想里,孟老师一如既往的温柔,尽心尽力安慰萧炀,不惜撕开自己伤口,也要让萧炀好受点,还带来卿伊瑟陆行简没死的消息,聊了很久。
结果……读者会和萧炀一起认识到那是幻想,在那一刻拥有共鸣。
这个反转我个人很喜欢,我从开书就想好了。
孟修贤死在这里,才是我想要的孟修贤。
在这一刻,萧炀的心态会被摧残到极致.
喜欢虐主角,好像是每个有文青情节的写手通病。
起码目前来看,孟修贤的死,是我个人写过最满意的一把刀。
我记得有个读者问了我一个问题,大致意思是,这些角色都是我花了心思塑造的,我把他们刀了我不难受吗?
我怎么会不难受呢……
我因为癸卯事变这个情节,哭了不下十次。
屡屡戴着耳机码字时,听到一些情感张力强的BGM,想到癸卯事变,想到庞钦仙和孟修贤为了保护学生而死,我就情不自禁流泪,我老婆都看到好几次了。
所以庞钦仙和孟修贤的死,我花了比较多的心思和笔墨。
只是读起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些读者毫无波澜,有些读者很伤心,这都正常。
可能因为我自己本身是老师,所以比较能共情一点。
那段时间我为什么周更?
当然有一部分原因是想好好捋清交流赛和癸卯事变的一些细节,加上忙,没时间码字。
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我不想那么快让孟修贤他们死去……
我自己也接受不了……
写到萧炀掀开白布看到孟修贤尸体那里的时候,我都感觉我的心里难受到不想去敲字,像是我在用键盘把孟修贤杀了一样,很窒息。
可是准备周更那时候我没法说啊!
我怎么说?
“读者朋友们,我后面会刀好多人,我舍不得他们,所以改为周更。”
这么说岂不是剧透+刀人+周更,三倍仇恨求喷?
可笑的是,周更那时很多读者说。
“更不了就别更。”
“恶心人是吧?不如直接切了好了。”
我看着是真揪心。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我没法日更早就解释过原因,我周更我还少很多稿费呢,我也想日更啊……
肯定会有读者问孟修贤跟萧炀说的话到底是不是梦,我回答不了,但可以想想,我花那么多笔墨去写那段情节,会是完全没有用,完全虚假的吗?
至于后面的娥姐,荀穆,傅筠禾这些,没有描写死时的情景,就是为了事后显出癸卯事变的凄惨和严重结果,烘托悲凉氛围。
好了第一个强行刀解释完了。
其次,是好多人说剧情生硬。
剧情生硬,就是没有伏笔,没有铺垫呗。
我一个个伏笔慢慢说哈。
第一个,孟坤,这个人从进入学校就是正常人的思维,他只有正在看到夜周仪那一刻才会叛变,所以他不会有任何蛛丝马迹。
书里面不管是公孙纳还是庞钦仙,都不可能觉察到。
书里人物觉察不到,我是有给读者留一点点隐晦的小提示的。
在405章,柳伯清说,跟孟坤在玩谁是卧底。
为什么不是玩你画我猜?玩其他游戏?
这个提示不太明显,我再说个明显的,但是这个不一定所有读者都看过。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