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拐杖的作用(2/5)
“不用,赶紧进去。空调给开开了。”
“小先生,你和二小姐进去吧。我来弄,我来弄。”乔阿姨不由分说的从李乐手里抢过扫帚。
“阿娣,你也别弄了,进来一起喝酸梅汤。”
乔阿娣,就是家里的保姆。六十多岁,个子不高,胖乎乎,手脚勤快,烧的一手好家常菜。
李乐原以为就是个钟点工,不过听她自己说起来,倒是明白和老太太的关系。
解放前沪海的保姆,又称娘姨,历史远要悠长过纺织女工和有“湖丝阿姐”,算是最早形式的职业女性。
她们是自由身,有月薪,自食其力。除了解决一日三餐,还能有余钱赡养家里老小,有的挣得比自家老公还要多。
已婚的,东家一般加个姓氏称呼,如王妈,张妈之类。未婚的叫小大姐,多是跟着有做保姆女佣的长辈从老家出来做活。
长辈娘姨给东家引荐,带徒弟一般学规矩,打下手。几年以后,长辈娘姨告老还乡,这些小大姐也就接了班,继续在东家做工。
大户人家里,待遇好,条件好,用娘姨管家佣人这些,讲究都是世袭,知根知底。
沪海人称这叫“养家个”,娘姨即使是告老还乡,东家还会得定期给寄生活费,算是退休金,一直到去世。
去世时,东家还得派家里的晚辈去娘姨家送终。
都说沪海人情淡薄,但这种,老沪海时期的人情世故,却一点不少。
乔阿娣的外婆,母亲就在张家做了一辈子的娘姨。自己也从小大姐开始做,只不过解放后,新社会,被街道安排去了食品厂做工。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