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四章:先斩后奏(2/5)
结果就是每日都有各地的奏报传到他这里。什么山东巡抚已经命该地总兵带精兵一万三千余,什么宣府巡抚要求派一只精兵入宣府策应,什么天津兵备道衙门已经封锁了海路,这些杂七杂八的消息,让人感到头大。
可是柳乘风也是无可奈何,他必须耐着性子一份份奏报去看,隔三差五还要接见从各地来的各路武官,同时又要与内阁、兵部、户部保持联络。随时沟通。更不必提每日清早还要入宫去觐见皇上。
大规模的战争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说打就打,别看沙场上热血沸腾,可是在这背后却是无数令人头疼的筹备。
而且这么多大军,也不是全部驻守京师,而是覆盖到了整个京师地区。甚至是天津、通州一线也必须严防固守,以防止京师变成孤城。可是各营的调配却也是个难题。
好在兵部在旁帮衬,总算没有出什么太大的差错,柳乘风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整个京畿数十个军镇和城池变成固若金汤的防线,除此之外,还必须考虑到运河和驰道防务,防止被蒙古人切断补给。
他现在考虑的不是胜利的问题,主要的精力全部扑在能否挡住蒙古人第一波的进攻上。只有能挡住第一次攻击,那么接下来考虑的才是取胜了。
因为不能亲征,令朱厚照有些不满,却又无可奈何,内阁那边反对不说,也没有得到来自柳师傅的支持,再加上张太后听说此事之后,更是态度坚决,他只能乖乖在宫里。每日按时参加早朝。听那些大臣们进言所谓的战争筹备,这些繁琐的事消磨掉了朱厚照最后的一点耐心。他向往金戈铁马、上阵冲锋的豪情,就算不能如此,至少也希翼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可是这一场与他息息相关的战争,似乎什么热血沸腾的事都没有出现,他所能做的就是不断地准奏,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可以说,朱厚照最近的心情很差,每次从朝殿中出来都是气冲冲的,而这几日,刘瑾则一直陪伴在朱厚照左右。
刘瑾已经感到不妙了,现在虽然皇上仍然保着他,可是他心里清楚,楚王和内阁没有动手,是因为现在分身乏术,一旦蒙古人被击退,他的责任就必定会被追究,柳乘风绝不会放过他,如今的他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内厂厂公,其实却是形同虚设,说穿了,所谓的权利并非是来自于官爵,而是来自于基层,自己说的话有人听,自己的吩咐有人去照办,这才是权。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