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电影保底谈判(2/5)
制片方的代表上台做着报告:“《演习》是周晓导演的处女作,整部片子在拍摄以及后期的投资金额为三千五百六十四万,预计宣传费用三千万,总投资六千五百...”
六家发行公司听的很认真,他们的任务看起来很简单。
第一,判断影片的潜力,预估票房。
第二,尽量还价,给己方争取最大的利益。
其实做起来非常难,首先是票房预估,谁能保证票房具体能有多少?大热必死,或是冷门逆袭的事时有发生,六千来万投资的电影在现在已经是小型来着,但依然来了六家公司准备联合发行,说明风险有多大。
6千万投资,至少得1.8个亿才能收回成本,现在1.8亿票房难么?
就说刚刚过去的18年,《红海行动》36.4亿,《唐人街探案2》33.9亿,《我不是药神》30.9亿,《西红市首富》25.7亿...很牛皮吧,但是,
《英雄本色2018》投资近2亿,票房6187万,《断片之险途夺宝》投资2.7亿,票房五千万不到,《阿修罗》号称投资7.6个亿,临时撤档,《战神记》投资一亿,票房四千万不到...
这些扑到不行的片子,有葛大爷这样的票房保证,有梁家辉这样的老戏骨,有陈伟霆这样的流量,那又如何,该扑还是扑,粉丝买单?
对不起,买不起啊!
现在的观众理智多了,就算被演出阵容骗进了影院,但绝对不会撒谎,肯定会留下自己的声音,让其他人不上当。
第二点,还价。
就拿《演习》举例,投资6500万,按照三倍回本的来算,四舍五入算,票房至少得2亿,稻穗等几家制作公司才不会亏本,发行方还得留下些余地,有可能是一千万,有可能是一亿,这多出来的钱是制作方的纯利润。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