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雄心勃勃的苏拉海牙(3/5)
只要稍微触碰一下就会引来辽国,高丽国的干涉,辽国在辽阳府最南端的设立了一个州府,名叫苏州。和大宋的苏州不同,这里的城主叫做苏拉海牙,他用自己名字的第一个音节命名了这个城市。
苏拉海牙并不是契丹人,他是粟末首领大祚荣的后代,云大曾经和云二讨论过这个人,他们一致认为这个人的野心很大,按照商队送回来的各种消息判断,此人很可能有重建渤海国的雄心壮志。
一个国家的诞生往往和另一个国家的衰落有关,当年粟末首领大祚荣之所以能够建立起渤海国并且传世十五代两百余年,这和前唐在辽东的军事没落有关。
唐万岁通天元年,契丹首领李尽忠等杀营州都督赵文翙叛唐,为粟末靺鞨新贵族提供了创建民族政权的时机。
发生这一变故,主要是赵文翙等依仗手中权势,对东北诸少数民族的剥削和民族压迫越来越重,激起各族人民极大不满,李尽忠等借机起事。居住在营州的粟末靺鞨人加入了反唐行列。
事发后,武则天派曹仁师统率大军前去镇压,大祚荣的父亲乞乞仲象和另外一位首领乞四比羽率所部渡过辽水东逃。
唐朝为瓦解东北少数民族的反唐联盟,在对契丹实行武力围剿的同时,对粟末靺鞨采用了招抚政策,封乞四比羽为许国公,乞乞仲象为震国公。乞四比羽不相信唐朝有此诚意,拒不受命,结果被唐朝追兵所击斩。
此时乞乞仲象在奔亡中病故,大祚荣代父而立,率所部继续东逃。武则天派契丹大将李楷固前往讨伐紧追不舍,通天四年九月唐军追大祚荣至天门岭处,善于用兵的大祚荣,借助天门岭的复杂地形,合高丽、靺鞨之众,大败唐军,李楷固仅以身还。
唐圣历元年,突厥攻入唐朝妫州、檀州、定州、赵州等地,契丹与奚又依附于突厥,于是中原通往东北的道路被阻隔。大祚荣审时度势,在今敖东城建立靺鞨政权,并以尊称“大”,自创其姓大氏,以武则天封其父为震国公之“震国”对外称“大震国”,自称震国王,从此开创了渤海国的前身。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