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 两江“牛马”风云(2/5)
这种“歪风邪气”,显然就打乱了京华大学和京城大学招生办老师们的布置,计划赶不上变化,社会上舆论、风潮,都让家长们保持了前所未有的“冷静”。
没办法,家长们大多数都没念过什么好大学,智力不一定有子女高,但家长们都在社会上混饭吃了,有在体制内的,也有在体制外的。
最重要的一点,没主见的家长往往会为周边舆论影响。
一句“别人家那个谁谁谁在什么单位,说什么什么”,直接让招生办老师的口水白费。
这些影响,还在各地的奖学金、助学金政策之上。
而有些地区,比如安东县,今年的高考“状元”直接无脑选了两江工业大学,道理很简单,这个“状元郎”是王熙资助的。
少年追随“偶像”甚至是“恩人”的脚步,几乎可以等同于追逐梦想,报恩这种情感可能比重都没那么高。
&np2的招生办,内部其实重新做了一点检讨,就是明年的优质生源“争夺”,在两江省要调整方向。
其实原本工作就难做,因为两江省的学生,不管江南还是江北地区,都普遍有一个特点,不愿意出省。
若非名校不能摆在家门口,他们连县市都不想出去。
这也不是现在如此,明朝开始就这鸟样,本质上还是“日子太好”。
折射到商业活动上更为明显,同样都算是经济相对较好的地区,两浙省以“行商”为主流,而两江省以“坐商”为主流。
不是招生办不努力,而是确实有难度。
其实从前年开始就出现了苗头,只不过不明显。
比如文理科如果出省,优质考生优先考虑的,省外基本上就是锁定震旦大学和两浙大学。
工科如果出省,分数只要够,都想报松江交大,而去年考生家庭、考生所在学校高频打听的一件事情,则是“圣殿”黑水工大啥时候在两江省落地。
今年考生对自动化、车辆工程感兴趣的,基本上都在叹息黑水工大沙城校区没开本科班……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