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一章 两颗子弹(2/5)
林佳娜对他解释,除了现在台湾执政的民进党喜欢疑神疑鬼外,这也有杨星对手梅隆他们搞鬼的因素。当初梅隆想在美国给杨星难堪。却被杨星反将一军,利用种族冲突和政治贿赂丑闻把梅隆财团搞得手忙脚乱,法兰克?梅隆甚至被逼远走海外平息舆论,可谓灰头土脸。这一切起因就是拜中情局一位常年坐冷板凳的情报分析员布朗的报告所致,幸好当时中情局的重心放在反恐战争上,对这份加入了许多主观推测和臆想的报告不够重视,才让杨星逃过一劫。
后来梅隆发动媒体反攻时,就是以这份报告为依据发难,好在杨星先下手为强,动用网络等新媒体质疑报告真实性。他还花重金把布朗招聘进了虞傲君开在英国的情报分析公司,让他出具了一份道歉声明,舆论对布朗报告中提出的中星集团和中国高层有染的说法权当笑话,没有继续深究。
可充满冷战思维的西方右翼势力却不肯善罢甘休,他们一向喜欢捕风捉影,何况杨星掩饰的虽然巧妙,但报告中不少猜测还是真的。随着他在国际上名气渐长,各种负面宣传也接踵而至,说他是“独裁政府同路人”、“红色资本家”的言论就从未平息。
而自从民进党在台湾上台后,表现出浓厚的“去中国化”倾向。教育上把中国史改为外国历史,文化上主张以闽南语代替国语,大肆叫嚣台湾文化独立于中华文化的谬论。政治上更是小步快跑,今天想混入联合国,明天要否定“九二共识”。取消“国统会”,外界给民进党这种一点点蚕食两岸关系做法形象称为“切香肠”。一片片香肠看起来很薄似乎影响不大,但积少成多,一旦量变形成质变,就有“”危险。
不过显然民进党政府搞政治斗争有一手,但在经济上明显是个外行,政府敌视两岸经济往来,觉得到对岸投资的台商是“不爱国”,动辄给促进两岸“三通”的政治人士扣“卖台”帽子,还将不得人心的李登辉政府“戒急用忍”经济政策变本加厉地换成了“积极开放,有效管理”的口号,实行严格限制,并鼓吹让台商转向到东南亚的“南进”策略等。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