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务学当为先(3/5)
嘉靖不上朝乃是中后期了,原因多种多样。最重要的转折点在嘉靖二十一年,天子御翊坤宫,却差点在睡梦中被宫女勒死。
死里逃生的嘉靖帝心有余悸,索性搬出了紫禁城改住西苑。如此一来,开始了二十年不上朝的潇洒人生。
这首御经筵讲大学衍义有感当然是嘉靖帝早期所作。当时他还是个勤勉好学的典范,作为君父以身作则给天下读书人作表率。
明代的统治基础有两点,一为孝。
正所谓圣朝以孝治天下。
其二便为学。
太祖皇帝朱元璋创立了户籍制度,将天下子民分为民户、军户、匠户、乐户等。当爹的是做什么的,当儿子的也必须子承父业。
却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能打洞。”
如此一来时间久了,难免会出现阶级固化的现象。
那么科举制度便是调节平衡,使普通百姓改变自身命运的唯一途径。
四书五经很繁杂,八股文很难写,但正因为如此,普通百姓才有希望。
那些富贵人家的纨绔公子整日钟鸣鼎食,美妻娇妾环绕,安逸惯了自然不会愿意去做这么苦的事情。若是运气好了,还能荫个官当当,最不济去国子监做个监生也是极好的。
若是读书很简单,这些纨绔公子怕是要将普通百姓唯一的希望也扑灭。
开科取士虽然有局限性,但却是当时最合理的选拔方式。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