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监国太孙!(1/1)
庆童微微一愣,“殿下所说的……是,奴婢遵命!”/t; 殿下不喜欢缠足的女子?/t; 还是迎和陛下对马皇后的感情,也想选一位天足的女子?/t; 来不及不想,就听朱允熥道:“庆公公,这份名册你带回去吧,寻常百姓家都是父母长辈做主,婚姻大事岂能照着自己的意愿,太孙妃的人选,理当也要有皇爷爷做主才是。”/t; 李福机灵的拿起名册,递给了庆童。/t; 这一下,就等于把皮球踢给了朱元章。/t; 既然按照名册上来选,也想不出来称心如意的,还不如交给朱元章,也能体现自己的顺从和孝道。/t; 同时,照自己都这么懂事孝敬了,那作为长辈如果再按照自己的意思一意孤行,丝毫不顾及晚辈的感受,那就有点儿不近人情了……/t; 所以当朱元章在谨身殿,看到庆童把名册拿回来的时候,就知道应该是有些棘手了!/t; 让自己做主,还怎么心安理得的按照自己的意思来?/t; 所以他狠狠的瞪了庆童一眼,“他让你拿回来你就拿回来呀?咱作为长辈,还能不顾孙儿的感情?/t; 他让你拿回来就是把这个难题交给咱了,你怎么就不明白,你这不是让咱为难吗!”/t; 庆童露出一脸委屈的模样,默默的也不敢说话。/t; 皇太孙让拿回来,我敢不拿吗!/t; 真当您的孙儿好惹啊!/t; “他就让你拿回来了?说什么了没有?”/t; 庆童乖乖的把朱允熥让朱元章做主的意思说了一遍,又把缠足的事说了。/t; 对此朱元章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马皇后就是没有缠足,而且经过多年打仗,百姓生活困苦,缠足之风到这个时候其实是有些“没落”的。/t; 此时,大明大多数的女子都没有缠足。/t; 对于朱元章本人来说,他从一个草根逆袭成为皇帝,对于一些喜好还是很朴素的,他也不喜欢缠足的女子。/t; 裹脚,相传开始于南唐后主李煜,也有人说开始于北宋,不过在明朝之前,缠足只是一些贵族“圈子里游戏”。/t; 南宋晚期权相贾似道有诗歌《论腿》“大腿圆长健,小脚粗铁线。班白黄色真,此名金不换。”已经出现“小脚粗铁线”的审美畸变。/t; 元代杂剧中已经有了大量的“小脚”的现实描述,王实甫的《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t; 也就是着名的西厢记中说道“休说那模样儿,则那一对小脚儿,价值百缢之金。”/t; 所以在两宋、元朝时期,禅族多盛行于舞女歌妓,以及上层贵妇之间,形成一种阶级和身份的象征。/t; 但到了明朝,社会各阶层的女子,不论贫富贵贱,都争相效法,这其中有上行下效的意思,毕竟贵族玩的把戏,会影响底层的百姓。/t; 另外还有传统的礼教对于女性的束缚,以及男性的审美趋势,还有婚姻的门槛等等原因,才使得裹足蔚然成风!/t; 毕竟,哪个男子不想娶个贵女?哪个女子不想嫁入豪门?因此在这样心理的驱使之下,裹足泛滥就不是问题了。/t; 所以在明朝的时候,“三寸金莲”顿成蔓延全国之风,成熟也成为“全民运动”!/t; 朱元章说道,“既然他不喜欢缠足的女子,那就按他说的办吧。”/t; &nt; 朱允熥在这件事上并没有想太多,他只是在出宫的时候见过小脚的女子,在联想到后世看到的那些畸形脚掌,就不由得觉得难看。/t; 如果自己的枕边人有这样一双脚,那……可太吓人了!/t; 所以朱允熥只是单纯的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考量而已,可没有想到,这样一个小小的要求,却在大明引起了波折……/t; &nt; 冠礼,表示男子成年了,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可以参加家族活动,代表家族承担责任。/t; 按照周礼,男子要到了二十岁才能口型行冠礼,/t; 然天子诸侯为早日执掌国政,多提早行礼,传说周文王十二岁而冠,成王十五岁而冠。/t; 后世因时因地而有变化,民间自十五岁至二十岁举行,各地不一。/t; 按照仪礼·士冠礼记载:“诸侯十二而冠也。若天子,亦与诸侯同,十二而冠……”/t; 朱熹《朱子语类》卷:“[冠礼]是自家屋里的私事,有甚难行?关了门,将巾冠与子弟戴,有甚难?”/t; 所以百姓对于行冠礼,并没有一个非常严格的限制,朱允熥虽然没有二十岁,可也能够行冠礼了。/t; 冠礼在宗庙内举行,朱允熥要先卜筮吉日,/t; 然后在行冠礼之日身穿礼服,先加缁布冠,次授以皮弁,最后授以爵弁。/t; 每次加冠毕,皆由大宾对朱允熥读祝辞。/t; 如果是平常百姓行冠礼,会简单许多,可朱允熥是储君,这样的成年礼就显得格外隆重。/t; 步骤繁琐,礼仪繁多,不一而足。/t; 行过冠礼之后,朱元章看着身穿礼服,头戴礼帽的皇太孙,眼圈不由得红了。/t; 拍着他的肩膀说道:“长大了,真是长大成人了!你长大了,皇爷爷也就放心了……”/t; 朱允熥道:“皇爷爷放心,孙儿一定秉承皇爷爷志向,不敢懈怠!”/t; “好好好!有志气!”/t; 朱元章也不知道是在夸自己,还是在夸太孙。/t; 拉着朱允熥的手,道,“走,我们去见见文武百官!”/t; 今日是皇太孙行冠礼的重要日子,百官早就在奉天殿恭恭敬敬的等候了。/t;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t; &nt; 朱元章显得很高兴,坐在龙椅上说道:“今日是皇太孙行冠礼之日,咱心里高兴!庆童,宣读圣旨!”/t;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东宫太孙,诚孝储君,贤德仁慈,上承天命,下应人心……”/t; 在说了一大堆歌功颂德的空话套话之后,才宣读到重点:“今皇太孙已成人,当受朝廷重托,为君父分忧,署理朝政,受命监国,特立为监国太孙!”/t; &nt; 从今以后就要有太孙监国了?/t; 文武百官都觉得有些诧异。/t; 监国,通常是指皇帝外出时,由一重要人物,通常是由皇太子留守宫廷代为处理国事,因此称为监国太子。/t; 如果君主未能亲政,由他人代理朝政,则成为摄政。/t; 故而《国语·晋语一》:“君行,太子居,以监国也;君行,太子从,以抚军也。”/t; 可现在皇帝并未离开皇宫,怎么就立皇太孙为监国太孙了?/t; 不过想想,众人也能明白朱元章的一番良苦用心!/t; 监国通常都是指一段时间,等到皇帝回归的时候,监国的职责也自动解除,全力回归皇帝。/t; 可现在朱元章明明在京城,却立了监国太孙,这就说明朱元章在的时候他也能够行使军国大权!/t; 这可比一般的监国重要多了!/t; “臣等恭贺皇太孙殿下,受命监国!”/t; “众卿平身,以后还请众卿相助,以护大明。”/t; 说实话,朱允熥也没有想到朱元章会来这么一招!这确实出乎他的意料。/t; 不过惊愕之后,却也坦然接受了。/t; 朱元章指了指自己龙椅旁边之处的一个椅子,说道,“允熥,来这里坐。”/t; “是,多谢皇祖父陛下!”/t; 朱允熥一步步走了上去,落座在椅子上,心情也隐隐有些激动,自己和龙椅离的这么近。/t; 朱元章看着沉稳的皇孙,也不由得心情欢畅。/t; 从今以后,江山社稷有人,皇位传承有序,/t; 而且自己所选的这位皇太孙,继承人,无论文治还是武功都颇为出色,能够任人唯贤,/t; 各方各面处理的妥妥当当,既有恩情,又有头脑,还会权衡利弊,性格坚韧。/t; 在他的身上朱元章似乎能够看到自己的风采,让他很是满意。/t; 晚上的时候,朱元章在武英殿大摆宴席,赐宴群臣,与百官同庆。/t; 在宴席上众人推杯换盏,纷纷祝贺。/t; 他们当然不能去灌皇太孙酒水,再说了,一同进过几杯酒之后,朱允熥也就回去和朱元章一同用饭了,他们也逮不到人。/t; 所以只好抓住和太孙关系亲近的人下手,于是大将军蓝玉,太孙的舅舅常升、常森,还有徐辉祖、齐泰、铁铉等人就遭了殃……/t; 等到徐辉祖乘坐马车回家的时候,还还是觉得有些头晕,脑袋也有些发紧。/t; 宴会上不仅仅是喝酒那么简单,文武百官也是借着喝酒与皇太孙亲近,那他们作为心腹,就必然要担负起替皇太孙招待的责任了。/t; 也就是徐辉祖平常为人严谨,不拘言笑,否则还真不容易脱身呢!/t; 他并没有直接回房休息,而是来到书房坐一坐,想着醒醒酒。/t; 徐妙锦此时推门而入,端了一碗醒酒汤过来说道:“兄长,这是醒酒汤你快喝了吧。”/t; “妹妹有心了,这么晚了怎么还不睡……”徐辉祖里面说的话,一边将醒酒汤喝下。/t; 徐妙锦没有回答,而是问道:“兄长平时不怎么饮酒的,今天怎么喝这么多?莫不是有什么开心事吗?”/t; 徐辉祖露出一抹舒心的笑容,说道:“今日是被人灌酒了……”/t; “还有人灌兄长酒?”/t; 徐辉祖笑道:“今日皇太孙殿下行冠礼,受命监国,陛下设宴,酒多喝了一些……”/t; ------题外话------/t; 请谢谢支持!
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