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孔子,大同世界(4/5)
公子鸿是孔丘的得意门生,深受后者信赖,这只是一个方面。
孔丘的最大用意,就是期望将公子鸿打造成一个自己理想中的“贤君明主”,让吴国实行上古之世的大治!
实际上,孔丘并没有放弃自己恢复周礼的崇高抱负!
孔丘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遵循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为治者与被治者。
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大道畅行,天下为公,因而能“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这是一幅理想化的传说中的尧舜时代的原始世界景象,也是孔丘憧憬的最高理想世界!
公子鸿,正是孔丘心目中的理想明主人选。
至于公子恒,行事作风酷似庆忌,其为人更是被孔丘识得,绝不可能容忍孔丘将一切推翻重来的。
而申息、烛庸、被离等吴国本土的老世族大臣之所以支持公子鸿上位,是跟孔丘等人一拍即合。
要是孔丘理想中的“大同世界”得以实现,他们都能得到封地,成为权力极大的封君……
世袭罔替的封君领主,岂不比单纯的封妻荫子更好吗?
申息进言道:“公子,勾践是为当今王后的同胞弟,即为公子恒之舅父,立场一定是支持公子恒上位。”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