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路痴导游

第340章 小白龙团的规格(2/5)

目录

比如,一会儿,勐腊的傣族人民一看我们这招展的小白龙旗,就说:嘿!大家快来看啊!勐些的小白龙带着勐华人来咱们勐腊啦!”

一串勐听懵了!游客们懵了一会儿,大笑。

陈师傅也笑眯眯地看看小白龙,真是不怕事又能稳住场的男子汉!

“这就是不同语言的魅力,从地名到语言形态,形成了一种勐文化,就像中原文化一样。勐文化则是以水文化、水稻种植、祖先崇拜、民风民俗等等组成的。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版纳的地名几乎全是勐。随着知青下乡,很多地名已经改成汉化的名字了。

说起知青下乡,就要唱起一首歌:美丽的XSBN,留不住我的爸爸。上海那么大,有没有我的家……”

大家跟着唱起来,笑意盈盈。

“你们不要笑,当时确实很多知青来到边远的版纳。认识了本地的姑娘小伙,有了孩子。然后知青回城之后,又成了家。

这些孩子长大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就去上海找爸爸找妈妈。但人家是不会承认的。这是一个时代留下的印记。

你们今天是来旅游,他们当初是来劳动。条件不可同日而语。现在水陆空交通发达,以前无论是来还是回去,都非常艰难。

这里只有雨林,雨林里巨大的蚊虫、毒蛇猛兽,哪是城市里的青年能够接受的啊?漫长艰苦的岁月,唯一的好处就是本地人对待感情开放自由。

不像汉族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傣族人喜欢就可以在一起。那自然就在一起了,自然也有了孩子。但是他们想回城,也可以理解。”

何欢讲起了那段知青下乡,知青回城的岁月。

一群现代青年听得震动不已。

“为了光明的前途,为了逃离落后艰苦的云州,70年代,掀起大返城运动。79年,百分之九十的知青都离开了云州,很多妻儿就被留下来了。

只有大约三千人,舍不得家人,留了下来,成了当地人。这也无可厚非。现在很多父母喜欢控制孩子,把孩子留在身边,讲很多大道理,说来说去都是为了你。

其实每一代青年,大多数人都是把自己的自由和前途摆在前面的。能选择爱人和孩子,为了他们而宁愿放弃前途和自由的,是少数。”

大家都点点头。感觉小白龙这样的人很难被束缚,因为他知道得太多了!

“昨天不是在植物园唱了那首歌吗?最后一句原词是一起走向结婚登记处。”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鉴宝从文物修复开始 明末最强族长 地球异能战士 将希望铭刻于剑 横推世界的暴力剑仙 从获得神格开始无敌 大啸吧!决斗者! 人生模拟:从养猪开始 大唐:从挑拨慈航静斋开始 重筑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