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八百七十五章 大燕重臣会议(2/5)

目录

蔡京自不必说,本就辗转各部,对于政务极为老道,作为目前唯一的宰相,六部的情况总能被他以最精要的文字概括出来,如果赶时间,甚至只看他的奏章,都能对于目前的局势有所明了。

而朱武和吴用起初也有心这么做,但很快发现,自己在这方面远不及蔡京的水平,就开始扬长避短,具体到专项的重大事务中。

所以单单阅览这三位的奏章,既能看到朝廷的大局,又能看到关键事务的具体处理方针,最是舒服,中书省之位,他们是完全合格的。

第二梯队的则是李格非、卢俊义、花荣、时迁、柴进、凌振、裴宣。

在各自专业的领域里,做得都合格,奏章上言之有物,也能让李彦迅速了解情况。

第三梯队则是丁润和高俅。

丁润的问题是他可以做兵部的事,但是朴实无华的文化素养,使得他不会写奏章,以前皇城司根本不会考虑向皇帝递奏章,顶不死入宫面圣问几句话,开封府判官时也不需要写,有权知开封府的顶头上司在呢……

关键是鲁达和杨志作为丁润的副手,也不会写,偏偏这三個大老爷们脾气都挺倔,觉得让其他吏员帮着写很丢脸,就硬憋,虽然没到三天憋出六个字的地步,但奏章的质量可想而知。

对此李彦表示,书院的进修,还是任重而道远。

高俅的基础,则是所有人里面最差的。

幸运的是,他从辞官后的学习内容,已经不是书画金石、诗词歌赋、相扑蹴鞠,而是转向真正的文治,提升处理公务的水平,为此连蹴鞠都丢下了,唯独这点有些可惜

不幸的是,吏部尚书的工作确实很难。

所以每本奏章,都能看出这位的进步,但横向比较,在重臣里面又是毫无疑问地排在末尾。

令李彦欣然的是,高俅拿出了当时讨赵佶欢心的劲头,如今埋头扑在了提升自己的过程中。

如果完全不是那块料,还不思进取的,君王硬要升为高官,要么是揠苗助长,要么就是祸害朝纲。

武则天和武氏子弟就是最佳的例子,武承嗣、武三思那样的蠢材也能成为宰相……

李彦自然不会犯那样的错误,给予高俅的,是施展抱负的机会。

曾经靠蹴鞠上位的幸臣,能硬抗十二块金牌,成为光复燕云的大功臣,那为什么这位大功臣,又不能提升自我,成为胜任职权的吏部尚书呢?

当然,李彦愿意等高俅的水平慢慢追上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在政权初期,但凡重大的决策,都是由他亲自作主。

此时以量子阅读看完奏章后,李彦抬起头来:“各州县学子的名单既已报上,接下来的省试安排,也要有所调整,不可再按照传统为之。”

蔡京道:“请殿下放心,此番解试和省试间隔仅有两个月,各路驿站方面确保通畅,学子们齐聚燕京后,住宿方面早早安排,太医院那边也调配了几位医师过去,做到有备无患。”

李格非道:“学子们都拥护殿下的决定,只盼着早早开考,一展所学。”

李彦颔首:“虽然此次科举的都是北方人,但考虑到路程,两个月时间还是显得仓促了,以后还会调整,而但凡这类改变,都要尽量考虑到天下人的适应,不可一意孤行。”

对于这位权力越大,却依旧能约束己身的殿下,众臣是真心敬服的:“殿下圣明!”

但李彦真正的目的,在场众臣都没看透。

今次科举,依旧是三场,地方上州县的解试、燕京中书省的省试和最后面圣的殿试,只是在时间上面做出调整,解试和省试仅仅间隔两月。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炼狱艺术家 绿茵大魔王:从遇见肥罗开始狂! 女帝:夫君隐居十年,一剑斩仙帝 他们习武我修仙 这个魔门混不下去了 魔王的人生模拟器 至暗入侵 全民领主:开局召唤黑白无常 武大郎:我还是娶了潘金莲 忘川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