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三十节 准备找傻瓜(2)(1/5)
徐大佑长出一口气:“这个,倒是大概明白了,我也愿意去完成这个任务,但是这些新兵到了报训队以后,蠢货的两个字也都不是挂在他们的脸上,我怎么知道他们很愚蠢,如果我挑出来那种大智若愚的人来这里,岂不是要坏大事。”
蜂子对徐大佑说:“所谓的蠢人总是有几个特点。比如说他有特别强的固执己见,什么话都听不进去;还有就是吝啬,小气,唯恐吃亏等等。”
徐大佑一听,抬手就打了蜂子一下:“你小子,这嘴也会涮了。”
“人的蠢大致说来有两种。第一种是哥德眼中的蠢。你忘了?在德国的时候我们曾经讨论过一个问题,哥德说过,‘蠢人总是提出千百年前的聪明人已经回答了的问题’。哥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那些蠢货几乎是从来不读书的,他们会不停地重复着千百年来一些先人圣哲回答了无数遍的问题,因为他们不阅读不读书,那么他们就总是在提出千百年前那些聪明人早都已经回答了多少遍的问题。这是第一种。”
徐大佑:“那如果照你这个标准,我们这4亿5千万的人,恐怕我能给你找来4亿多符合这个标准的人。在我们中国,真正读过书的,特别是读过古今中外经史子集这些东西又能有多少人?”
薛述廉说:“人不读书,不能说他就蠢,像‘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礼义不交于胸中,便觉面目可憎,言语无味。’宋朝诗人黄山谷甚至于还有一句话: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这类文人之间的矫情话,也仅仅是针对士大夫这个阶层来讲的。我国大多民众,不是他不读书,而是没有条件。这种人,不应该有一丝一毫的歧视,更应该是同情。这些人里也有数不清的人杰,英雄和顶天立地的人。”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