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朱熹严刑拷打严蕊(1/5)
朱熹又寻访民间隐士,在境内境内轻车简从,所经之处,往往是属吏所不知。郡县有司,大多忌惮他,不敢为非作歹。才过半年,很有政绩。于是孝宗进升了他,朱熹入直微猷阁。次年,朱熹按行到台州,刚好知州是唐仲友。唐仲友字与政,是金华人,绍兴年间的进士。当时恰好有台州士民告状,称知州唐仲友催税严苛,不公不法。唐仲友所在学派与朱熹的学派对立,故而朱熹趁机上奏弹劾何唐仲友。为了扳倒唐仲友,朱熹连上六疏,其中第三、第四道便提到了唐仲友与严蕊的风化之罪。
严蕊原姓周,字幼芳。她出身低微,自小习乐礼诗书,后沦为台州青楼女子,改名严蕊。她在在台州的时候,唐仲友听说了她的名号,便请她在宴会上助兴。在宴会上,唐仲友一时兴起,让严蕊填一手词。严蕊略加思索,写下了一首《如梦令》: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唐仲友大喜,觉得严蕊这样的才女做青楼女子,实在太可惜了,就自己出钱,让她从良,回家照顾母亲。朱熹听说唐仲友出资让严蕊从良时,就认为认这是攻击唐仲友的一把利器。当时朝廷有规定,官员请青楼女子陪宴可以,却不能留她们过夜。于是,他以此为由,弹劾唐仲友违反朝规。
在得到朝廷的同意后,朱熹着手处理唐仲友。首先,他就把严蕊抓了起来,希望严蕊招供。可是,严蕊没朱熹想得那么简单,她对这件事一口否认。朱熹于是决定用大刑伺候。在严刑折磨之下,严蕊生不如死。尽管如此,她依然矢口否认与唐仲友有什么不光彩的事。她甚至表示:“就算唐仲友因为我违反了朝规,我也罪不至死,我又何苦为了一个不至于丧命的罪行承受你们的严刑拷打?还不是因为我不想用假话来诬陷君子么?”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