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汤思退一味主和(1/5)
汤思退本来就是秦桧的同伙,他当然主和。汤思退是青田县城西门人,少年的时候在处州南明山寺僧房读书。二十八岁中进士,任政和县县令。后来应殿试,中博学鸿词科第一名,任秘书省正字。绍兴二十五年,由礼部侍郎升端明殿学士,兼参知政事。汤思退为人圆滑,善于察言观色,依附秦桧而青云直上。秦桧病时,召参知政事董德元和汤思退至榻前,托付后事,各赠黄金千两。汤思退却以为秦桧是在试探他,因此不敢接受秦桧的赠金。
昏庸的赵构却因此认为汤思退不是秦桧一伙,仍然宠信他,还升他为尚书仆射。秦桧一死,举国上下人心大快,推荐汤思退为丞相,本来是希望他振兴宋室,能支持北上抗金,收复失地。但是汤思退执政之后,不思进取,秉承秦桧之前的做法,认为不宜战争,大力推行议和投降的政策,使地有志于抗金的爱国将士都大失所望。
汤思退为了私利,又排挤右相、力主抗金的将领张浚。昏君赵构听信他的谗言,将张浚革职,谪居永州。绍兴三十年,金兵三十余万大举南侵,长驱直入。汤思退被侍中御使陈俊卿所弹劾,这才被罢去相位。宋孝宗即位之后,起用主战派张浚,出兵北伐抗金。但是符离兵败之后,主和派群起攻击张浚。宋孝宗抗金的决心动摇,又任命汤思退为相兼任枢密院事。
只有陈俊卿上疏抗争,说和议决不可行,张浚应当重用。陈俊卿字应求,莆田人,生于政和三年,为人严肃持重,不苟言笑。父亲陈铣去世时,他像成年人一样操持丧事。绍兴八年,陈俊卿高中了进士第二名,也就是榜眼,被任命为泉州观察推官。
陈俊卿做事兢兢业业,同僚邀请他参加宴会,他总是婉言谢绝。一日,郡中失火,郡守汪藻前来巡视。众官员正在别处饮酒作乐,陈俊卿将自己的轿夫借给别人,自己像以往一样因迟到而被诘问,陈俊卿只是深表歉意。不久后,众人得知了实情,向陈俊卿询问原因,他说道:“我不能阻止同僚的行为,又借给他们仆人,怎么能说没有过错。当时汪公正在气头上,他能容忍我为自己开脱,而加重别人的罪过吗?”汪藻得知后,因而非常佩服陈俊卿,认为自己比不上他。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