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国将相

第二百三十六章:请援之议(2/5)

目录

这两年来,卫鞅一直在通过樛游的书信关注少梁的发展,倒不是对少梁有什么防范,而是他对少梁的发展模式十分感兴趣。

少梁这两年为何发展地如此之快?他认为就是因为少梁施行全方面的资源管制与以及官营。

就比如最近墨造局要炼钢,行,只要跟作为国相的东梁君报备一声,立马开矿,铁矿、煤矿同时开工,想在哪开在哪开,因为少梁的矿藏、土地等资源全部属于国家所有。

但这套在秦国却行不通,因为秦国也是封邑制,王公贵族与地方氏族占据了大量的矿藏,哪怕是卫鞅作为秦国的左庶长想要开矿发展冶造业,也得与王公贵族与地方氏族商量,且不说效率远远没有少梁高,有时候双方因为利益问题根本谈不拢,最后还要闹到秦王面前,甚至在秦王面前争吵。

这让卫鞅感觉自己被束缚了双手,根本无法像少梁那样快速推动发展,因此他决定实行第二次改革,进一步削弱王公贵族与地方氏族的权力,学少梁那样将重要资源整合到国家手中。

这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异常凶险。

因为这件事,卫鞅与以嬴虔为代表的嬴姓王公贵族,以及与甘龙、杜挚等秦国重臣的关系,都变得越来越差,好在秦王明白他良苦用心,给予他诸多的支持与帮助,这大概是卫鞅施行第二次变法改革的唯一动力。

八月初八,卫鞅抵达了安邑,先是代秦王授予了嬴虔随时与魏国停战、开战的权力,随后前往曲沃,请见了庞涓与瑕阳君,提出了秦王的那个建议。

瑕阳君一听就拒绝了。

开玩笑,你秦国以为上郡是少梁合阳郡那种级别的郡么?少梁的合阳郡才多大?不过两个县罢了,虽然是实际占地比较大的两个县,可再怎么打又怎么比得过足足有十五个县的上郡?

虽说上郡的十五县大多都是乡村规模,一个县撑死只有几百户人,但关键在于十五个县大多都设在上郡所在那片高塬的关键之地上,与其说是乡村规模的县城,实际上要塞,用于监视整个上郡,以便及时获知林胡等外族入侵的事。

更要紧的是,上郡一带还有广袤的草场,是魏国放牧战马、牛羊的重要牧场,怎么可能因为秦国愿意出兵为他魏国驱逐林胡就割让给秦国?

拿上郡十五县来雇秦国出兵,那还不如雇少梁呢,至少少梁还不至于一口气就让魏国割让十五县。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穿梭诸天之祖星升维计划 开局错把李世民当大表哥 武道升级器 从亮剑开始当老师 大魏春 从津门第一开始 五行修仙记 这个沙盒游戏不靠谱 修仙:从心动大律师开始 我的巨人国
website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