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5 一万两(2/5)
一匹成色普通的绸缎,差不多正好是一斤的分量,那也就是值十两银子;那些成色好的,用的原料更足,分量自然也就更重,相应的价值也就更高。
在这种价格体系下,做绸缎生意的商人——特别是那种打通了生产和流通全领域的大商人——差不多可以获得十成十的利润。
也就是说一匹十两价值的绸缎,他们卖出去就能赚其中的五两银子,这个价格也是几乎所有商人心照不宣默认下来的价格。
然而萧文明却说道:“我生产出来的这些绸缎,跑去苏舜钦姑娘的手艺,一匹的成本,大约也就二三两银子,赚一倍的利润,五两或者六两银子也就差不多了。”
此言一出,吓得所有的在场的商人全都汗流浃背。
就这样的质量,这样的价格,还不在市场上杀疯了?
只要萧文明临海屯出产的绸缎,一天不卖光,那就没有人肯当这
个冤大头,去买那些价高质次的产品。
并且按照萧文明一贯的性格,他任何事情要么不搞,要搞就把它搞大,看他摆出来的排场,一旦全力以赴的进行生产,那么出产的绸缎必然如同长江大河一样无休无止,这不是把其他的商人往绝路上逼吗?
当然了,这些商人也不是没有反制的手段。
打价格战固然是打不过萧文明的,那就可以断绝同萧文明原料的供应,让他没有棉花可以纺线,没有生丝可以编织,让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种行为要是付诸行动,那就相当于同萧文明彻底撕破脸了!
不过他们也不是干不出来,就算你萧文明都是信义郎“爵爷”了,可是断人钱财如同杀人父母,到了让自己活不下去的时候,谁还管你是谁!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