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四章 印规(4/5)
“正常,古代的规矩其实是最多的。尤其是涉及到皇宫、皇帝、皇命等这些东西的,都很危险,做好随时被砍头的准备。”
……
大家认真想一想,印这种东西,从一诞生,就是很严肃、很权威的一种重要物品。
三代之印虽不可考,但春秋战国时代已经是印信大发展的时代,且不说帝王之印如何尊贵,文武百官各有官印在手,发号施令,行使权力。
秦始皇大统一之后,印的使用更加严格且具有相当的政治意义。印是权力的象征,旧时县官升堂,其案上必将官印摆上。而印进入民间之后,商人交割房产地契,书画家题诗作画,都会用印。
那么,凡是介于规矩,印的使用、规范、位置、大小都有了相对统一的规定,印若盖在很重要的地方,必须要不歪不斜,位置要不离不偏,方才有效。
如果钤印不正、模糊不清,一来公信力不够,无法堂而皇之、行事有名,二来容易弄虚作假,显得有些乌龙。
印矩开始使用时很是简单,有点像木匠使用的三角尺。然而,古人讲究用度,时日渐久,便有了各种材质的印矩,象牙、金银、兽骨、名贵红木均有制作,且雕镂图案景物,嵌刻诗词书画,一时间风景无限。
印矩进入文房清玩之后,花样更多。一方面是以如此方法矜印,绝无盖章方位歪斜、乱位,保证书画空间之美。另一方面是古代文人视吟诗作画为传世大事,一般不厌其烦,不厌其琐碎,文房四宝,闲章纸镇,再加上红袖添香持印矩,可谓人生至乐。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