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大明发展(2/5)
这些木制机器加上水车原本只能作为报废处理,既然大明想要,一台八万两,一共卖出五万七千台,合计四十五万多两白银,也算大赚了一笔。
而有了这些机器,大明苏州织造和江南各地的织布工坊也纷纷更换了新式织布机和纺纱机,提高了效率和产量。
然而机械效率提高,原有的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也因此打破,很多农家因此失去了唯一的收入来源,只能进工坊赚取微薄的月钱。
加上效率提高,对于原材料的需求也大大提高,各地便开始了一轮种植桑树,棉花的热潮。
而棉花,桑树的大量种植,也挤占了原有耕种农田,使得粮食产量锐减。
加上效率提高,产量增大,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价格大降,再加上各地价格怎么降也比不了华汉国的产生更加物美价廉。
为了竞争过华汉国的商品,这些新产丝绸,棉布几乎刚一生产,就只能以更低的价格对外贩卖。
而原料价格不能降的同时,只能尽量压榨,克扣农民的月钱。
于是使得农民,底层百姓的收入因此同样锐减。
于是江南地区没过几月,便闹起了饥荒和粮荒。
特别是浙江,福建,江西等地,最为严重。
朝廷为此也只能从他地调粮前来赈济。
然也仅仅只是杯水车薪。
于谦等人根本没有想过事情会闹到如此地步。
可为何刘建没有这些麻烦事,反而大明有呢。
于谦等人不知。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