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大明朝堂(2/5)
这让大明上下如何还能安寝。
自蒙元北逃后,大明也算数次北伐,至洪熙,宣德以后,又增设边镇,改组边地,最终形成边地九镇,这也是九边重镇的由来。
喜峰口,山海关一带长城边地,属于蓟府的管辖范围。
与辽东一地常年驻军五万,因东北被刘建占据而增兵十万不同,蓟府包括西面的宣府因担负起拱卫京师的重责,故而常年驻军十到十五万,是整个大明九边之中驻军和防卫的重点区域。
加上大同镇,山西镇,榆林镇,固原镇,宁夏镇和甘肃镇一起,合称九镇。
除去蓟府和宣府驻军最多,加一起有三十万人外,另外一个重点就是西部的甘肃镇,常年驻军十万以上。
毕竟这里西控嘉峪关,北扼祁连山,居延湖,是蒙古和西域从西部进入大明的要道,自然要重点布防。
中间的固原,宁夏,榆林三镇,则主要担负起防备河套地区的重任。
山西镇(也称为太原镇)和大同镇则是对宣府的补充,同时也是为西部的战略支撑。
九边重镇,可谓各据要点。
整个九边,囊括了包括从山海关到嘉峪关整条长城,以及由辽东都司统领,管理的辽东边墙。
其内烽堡,寨堡,卫所,边城,卫城错落有致,常年驻扎近八十万人,其中在边疆一地就有四十万众。
要是加上迁移过来的百姓,发配过来的军户,罪犯等,整条九边重镇,总有各类百姓,军户,军士二三百万人。
当然如今大明已不是朱元璋,朱棣时期,也不是朱高炽,朱瞻基时期,整条边地九镇,从宣德末到正统初年,便开始逐渐武备废弛,军户大量逃亡,卫所军官抢占兼并军田为私田,募练私兵。
使得大明众多卫所,寨堡早已名存实亡。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