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下南洋(2/5)
如今粮食已经不再是刘建所急缺,故而大范围种植各种经济作物,无论是中原一地的,南洋,南洲的还是西洋的,刘建都大规模引进,种植。
不知道等自己将这些加工成成品的商品再倾销到西洋各地后,那些西洋商人会作何感想。
那就不是刘建会思考的问题了。
就拿菜籽油为例,西洋,泰西如今虽然也在食用,然而一是食用的人群很少,只有贵族方可食用,而且所产油的都是一些小作坊。
而刘建只要保证有充足的原料供应,那便可以通过蒸汽机,实现大规模,工业化,流水线生产。
那样的效率,成本,都是西洋各国所无法比拟的。
结局如何,一目了然。
同样的情况如今已经在南洋显现。
虽然刘建和永兴商行并未完全占据南洋一地,但永兴商行的商品确被麾下各商人和南洋一些商人带到了南洋各地。
与廉价的丝绸,棉麻衣物等等相比,各国之内的手工作坊,自产自足的农业体系已完全崩塌。
虽然永兴商行如今向南洋输送的仅仅只是少数商品,但这已经让南洋各国,甚至南洲各国王族,贵族,土司,土部,土邦等都头疼不已。
在南洋,甚至南洲,只有安南国如大明一般是有专门的地主阶级。
而其他各国,包括三宣六慰,都是土司制度,国王只是国家的象征,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就是这些立于各地,数都数不过来的大大小小的土司,土部,土邦。
他们麾下各据势力,平常只是向国王上税即可,国王有事,也得通过他们才能传达到地方。
而各地的农民,奴隶等都是听命于这些土司,土邦主的,他们才不会管谁是国王,谁当政呢。
而这些土司,土邦主也是靠这些奴隶,农民供养。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