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蜀王壮哉(2/5)
褚亮的话入耳,长孙无忌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显然,褚亮之言正中他的下怀。
“希明指的是蜀王?”长孙无忌压低了声音道。
褚亮道:“无论蜀王所图为何,此次为质,若遣蜀王,岂不正免了长孙大人的心腹之患吗?”
古来为质者,短则十数年,长则永留敌国,直至命丧。更何况突厥苦寒,突厥人不识礼数,饮食风俗更不比大唐,以李恪的年纪,要想保全归来确非易事。
长孙无忌看着褚亮,问道:“如此说来希明已有腹稿?”
褚亮回道:“若是陛下应允遣质,质子人选便非蜀王不可。”
“何以见得?”长孙无忌问道。
褚亮看了看四周,见身后并无旁人,于是回道:“太子乃储君,储贰之重,国之根本,自然动不得,而自五皇子燕王佑以下,尽皆年幼,若是北去恐难成活,能为质者无非便是蜀王恪和越王泰,然越王乃嫡子,深得陛下喜爱,无论是陛下还是长孙皇后都不会应允越王北上,故而为质者只能是蜀王。”
褚亮一边说着,长孙无忌一边点了点头。
褚亮之言确有道理,除去李恪和李泰,其他的皇子尽皆年幼,不能为质。而李泰又为嫡子,深得李世民宠爱,再加上他自幼肥胖,不宜远行,为质最合适的人选自然就是李恪了。
长孙无忌看了褚亮一眼,淡淡问道:“算到如今,希明之子已在弘文馆待了有些年了吧。”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