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悲歌(二)(2/5)
于是在“听说”了杨坚主动请缨挂帅之后,人人都公开呛声,说杨坚的父亲杨忠虽然战功赫赫,但杨坚本人并无多少领兵征战的经验,让他去,只怕贻误国事。
群情汹汹,大有杨坚烂泥扶不上墙的感觉,没想到,到最后皇帝还是做了决定,任命杨坚为将,这道圣诏一出来,不知道多少人匪夷所思!
其实这便是杨坚的高明之处了,宇文邕猜忌他暗地结党,杨坚刚露出想要立功的迹象,便如此多的人站出来不许,侧面反应出杨坚不得人心。宇文邕身边没有多少可用之人,杨坚既然想去,那也随他,汉臣们的心思还是要顾忌一下的,显示一下自己的明君风范,出于这个心理,宇文邕便没有反对,顺水推舟答应了下来。
杨坚从自己父亲杨忠那里继承得来的家臣,个个都是百战余生的悍卒,又临时招揽了几个族人,杨坚将他们全部暂时委任为队正、队副、录事、参军等低级职位。
然后,杨坚又在各柱国家族中好说歹说,劝动了一些有志谋取功名的人,请他们暂时给自己充当幕僚。
如此,一个简陋的班子算是搭起来了。但杨坚的工作绝对不会轻松。
西魏建立的时候,鲜卑人几乎都拼光了,自此之后一直实行的是府兵制度,而府兵以良家子为主,商贩、罪犯、、贱籍、乞丐等通常不被军中接纳,即便有人走通关系也不管用。
这几年北周倒霉,接连战败,折损了不少士兵,朝廷便又开始打起了扩军的主意。
宇文护亲口下的命令,无论出身贵贱,无论出身,只要加入府军,犯罪作恶的可以一笔勾销。
此令一下,各地流氓无赖、闲汉恶棍还有逃犯人等纷纷涌了过来。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