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帝王也内卷!(2/5)
宋朝如此富裕的情况下,但官府依然穷得叮当响,当然税收也收不太上来,但军费的支出太大了,西军和北军那么大的体量,每年要烧掉的军费,多的时候要占支出的八成。
八成!
记住这个数字。
后世的国家包括那几个最强横的国家,最多也不过是3.5%,宋朝却足足八成,这是何等恐怖!
但这是不得不如此。
西夏穷横穷横的,辽国又大又横,宋朝自己就是个虚胖且自己自宫了一遍又一遍的胖子,自然得费大钱扎紧篱笆了。
大夏朝现在的国土面积是宋朝大了足足有三倍,但却只需要维持不到两百万的军队就可以了,当然啦,如果非要严格来算的话,察警系统的两百万人也得加进来才行。
但这也是因为大夏朝的治理重点与大宋的治理重点不同,大宋是维持统治,而大夏朝则是要创造利于经济发展的营商环境,这里面的细化程度何止是十倍,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在这样的技术条件之下,治理北方未必就是一个空耗国力的事情,做得好了,不仅成本能够收回来,更是因为安全环境中产生十倍的效益而得益。
对于这些,欧阳辩信心十足,因为大夏朝有钱。
这几年经济的蓬勃发展,工业革命带来的效益初见端倪,其实刨除已经占了大头的商税,即便是农业税,也同样可观。
虽然说大夏严格执行了十五税一的农税,也将各类苛捐杂税都给免除了,但所收得之农税是之前的十倍不止。
这十倍的农税来源于哪里?
一是南方开发程度越来越高,荆湖两路、广南两路、已经被归为交趾路的包括交趾蒲甘等国,这是总量的增加带来的增收;
二是欧阳辩利用土改实现了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并且通过税收的创新,实现税收由朝廷直接对接,而不是中间诸多人上下其手。
这般一来,光是农税,就已经比大宋朝岁入最高的年景都要多,而商税这一块,足足是农税的三倍!
为什么这一次欧阳辩提出要打女真,章惇没有那么多的废话,其中当然是因为国库里面有钱啊。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