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重出江湖(3/5)
交给彭建元的有火箭炮坦克等武器的研制的研制,不过坦克的动力系统还远远的达不到要求,陈煊已经向德国下了一百台高功率柴油机,用来生产履带式坦克,这个项目由兵工厂和拖拉机厂各派出精干人员负责。
陈煊带上一个50名亲卫和叶仲裕一起出发了,如今经过四年的研制,建元式冲锋.枪(ak原型)终于成型了,但是耗弹量也不是陈煊集团可以大量装备的,如今的产铜量就连造钱都不够,更何况要生产吃子弹这么厉害的冲锋.枪,日本人二战的主战武器都还是38式步枪,不是他们傻生产不出更厉害的武器,而是资源实在匮乏。
于是也就是陈煊的亲卫团的一个营装备,钢盔倒是生产出来了,南洋引进了法国和德国的重型冲压设备,在生产火炮的同时也顺带把钢盔给做出来了。
钢盔、迷彩、作战背心、冲锋.枪、手枪、匕首、皮靴,陈煊的护卫队隐隐已经又那么半分现代军人的样子了,有些让人望而生畏的感觉,至于战力怎么样,就需要战场的检验了。
陈煊到了南阳之后就带着徐若涵母女和亲卫团去了月牙村,并没有在内陆经过,如今启程去小长安,陈煊才发现振华管辖的这片区域已经大变样了。
上了主路,一水12米宽的钢筋混凝土马路,车队走上去如履平地,道路两旁也修建了排水沟,种上了统一的树木,怎么看怎么舒服,遗憾的是路上车辆不多,南洋汽车厂虽然已经加大力度生产了,但是每个月可伶的产量还是供不应求。
就算部队,也只有团级以上的军官会配车,更何况还有行政部门以及体量庞大的南洋富商等等,就连出口的也不在少数,毕竟美好的东西大家都喜欢的。
如今的学苑城已经大变样了,整齐有序的中式建筑已经大致建好,学苑城的人口也突破到惊人的20几万,城中央有一座大高的孔子塑雕,现在的学苑城已经有好几所高校了,学生也大部分是国内以及南洋的华人,当地土人也有那么一些,这是叶仲裕坚持降低土人入学标准的结果。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