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四一章 其实已到尾声(2/5)
一个想法从出现到落实再到投入生产,这中间可不是想想就能够实现的,因此大汉每一名参与到其中的工匠都是值得尊重的。他们理解了李荩忱的想法并且把这些落在实处。
千年之后的人或许会对此感到诧异,不过就是一些人尽皆知的常识以及初高中就能掌握的物理和化学知识罢了,有什么好难得?
殊不知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这一切,实际上都相当于在开拓一个新的领域。而李荩忱实际上只是给他们指点了大概的方向罢了,具体向哪里走又能够得到什么,他们自己终究还是不知道。
李荩忱本身作为一个文科生,很多理科的知识实际上也是模棱两可,所以也不敢说的太详细,不然的话万一说错了,还不知道要走多少年的弯路呢。
除此之外,李荩忱也不太倾向于自己把道路上的所有细节都规划好,工匠们只负责按部就班的把这些细节变成现实就可以,因为这往往意味着工匠们在这个学习和仿造的过程中已经丧失了自我思考和判断的能力,陛下说什么都是对的,那我们只要跟着做就不就好了?
如此一来,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接下来应该怎么做,这些问题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忽略。
不知道事情的因和果,那就是盲目。
现在的李荩忱或许还有精力事无巨细指导,之后呢?
李荩忱死后呢?
那大汉的科技发展岂不是又要很多很多年裹足不前?
李荩忱与其说在努力带给这个时代一些新的技术,倒不如说他在灌输给这个时代一些思想以及一些思考问题和探索的方式。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