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边军(4/5)
原本大宋之兵有三: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诸州之镇兵,以分给役使,曰厢军;选于户籍或应募,使之团结训练,以为在所防守,则曰乡兵。
由此可见大宋正真有战力的至于禁军,于是赵祯便一推四五六,直接把厢军裁撤了,剩下的乡兵虽然保留但实际上都是以各地的衙役和青壮充任,没有定员,因为不需要…………
大宋有另一支为此地方治安的力量,全国各地从禁军中退役的老兵!
赵祯首次在役兵制度中加入了退役制度,这是解决冗兵的“灵丹妙药”,四年期满便能退役还乡,既不会增加朝廷的开支,又能给百姓以自由,相比原本打着募兵制旗号,却要在人家脸上刺字的行为,赵祯的举动乃是天下幸事!
这也是为何百姓夸赞赵祯这位皇帝为“仁君”的原因。
当然,为了在战时补充兵员,赵祯又开设了十六卫,他们是也是稳定地方的重要力量,但这些十六卫更多的时候如同预备役一般,以屯田或是劳作为主,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训练,在需要时领取装备快速成军。
这样的军队虽然战力不如禁军,但他却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好处,足够忠诚,都是大宋的腹内子民,家在大宋,妻子,长辈,族人,孩子都在大宋,他们的忠诚没有必要怀疑。
但边军稍稍不同,边军有一部分是可以携带家眷随军的,这些人都是常年戍边的老兵,毕竟四年的时间刚刚培养出了经验丰富的战士,再把他们从边疆撤回中原,实在可惜。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