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 名存实亡的自治(3/5)
原因很简单,塔塔尔部的自治因名存实亡,赵祯不过是抛出一个让天下人信服的诱饵,接着才是让他们主动寻求大宋管辖。
看似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可不容易,其中一环接一环,稍有差错便会弄巧成拙,开始的时候赵祯也没有多少信心,但在得知草原各部权贵们的手段后便有了底……人性啊!贪婪啊!
在各部建立他们的好处是什么?不光是名义上的管理税收,更是方便了大宋入主草原,这是一次全面的接手,草原虽然土地广阔,但却部族众多,小部族统一管理,如同北戍司,大部族便独立管理,如同乌骨敌烈统军司。
草原上便是如此,没有州府之别,只有军司之分,全部由大宋官员主持日常事务,甚至是依照大宋律法管理。
各部的建设也走上了正轨,一车车的水泥被运到草原,带动了大宋的工业,也带动了草原上的运输业,壮劳力被征召修路赚取钱财,而家中的妇人,老人,甚至是孩子可以代替他们放牧。
而大宋的官员也不断的教化,在草原上新建书院,对孩子进行文化教育,再有孩子把大宋的儒家文焕传播到每一个家庭。
这对草原百姓来说是最大的福音,要知道文化这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实在太过遥远,甚至连权贵们都没有多少人能学习,鞑靼没有自己的文字,只有语言,以前使用契丹文字,现在自然要学大宋的文化。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