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变动(3/5)
赵祯震惊的望着木箱又看了看手中小巧的手札,没想到薛颜为了让自己方便阅读不惜以一年之功整理。这对一个病重的老人来说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果没有这么大的工作量也许薛颜就不会在回京短短一年便去世。
一旁的彭七眼圈一红,连他这种厮杀汉都被薛颜这种精神所感动。
“如果每地官员都能有薛卿之半,我大宋吏治何愁不兴?”赵祯拿起手札放入小心的放入怀中感叹。
手札的宝贵之处不光阐述了薛颜的经验,跟难能可贵的是提出了吏治的不足和地方行政的混乱。
针对这一情况薛颜提出了较为详细的方案,这几乎和后世的责任制相同,把知府知州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变成监管和总负责。
宋代的地方官制,初期基本上沿袭唐五代旧制,行政机构分州、县两级,但为了中央集权又裁撤了太守,县令一职,变成了知府事,知县事。
这对大宋的地方管理造成了阻碍,薛颜的手札中明确的提出地方衙门应该实现责任制,知府事和知县事总揽全局,这样才能高效的管理地方。
薛颜的观点和赵祯的计划不谋而合,后世的公检法三方配合市政管理地方。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